基层党组织在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层党组织在强化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145-01
近年来,西乌旗把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夯实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基础。
一、西乌旗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一)加强社会管理人员和经费保障,夯实社会管理基础。一是选好配强基层班子。通过嘎查“两委”换届选举,选好配强嘎查班子。目前,嘎查“两委”成员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44%;22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了嘎查“两委”班子。实施百名“双带双强型”带头人培育三年计划,目前,58%的“双带双强型”带头人成为了嘎查“两委”班子成员。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推直选”、公开考录、择优选拔等方式,考录补充社区干部队伍。二是强化教育培训。采取以会代训、集中轮训、外出考察、远程培训、“组工干部下基层讲党课”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管理能力。开办“西乌先锋”党建栏目,目前栏目共播出蒙汉语节目23期,通过栏目使2.2万户牧民受教育。用蒙汉两种文字编印发放《西乌旗基层干部应知应会手册》和《西乌旗基层干部相关法律知识手册》两种手册6000余册,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三是加强经费保障。注重提高嘎查运转经费,2011年起在嘎查运转经费中增加2万元的社会管理经费,目前嘎查运转经费达到5.7万元,嘎查干部工资中平均每人增加300元的社会管理报酬,嘎查干部年工资达到了14400元。加大社区经费投入力度,将社区办公经费提高到8万元,社区干部平均月报酬达到1550元,切实强化了社会管理基础。
(二)创新服务群众途径和方式方法,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一是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本着“联系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服务无遗漏”的原则,在牧区,建立以苏木镇正职领导统管,副职领导包片联系、派驻干部包嘎查联系、嘎查干部包网格联系、网格组长包户联系的“一统管四联系”梯形管理机制,将牧区划分为358个服务管理网格,每个网格内确定一名党员中心户兼网格长,明确各环节服务管理职责,一级对一级,层层联责联绩。在社区,实行“兼职委员制”和“联合党委”制,社区党总支书记和8大系统党总支书记兼职镇党委委员, 4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其驻社区联合党委委员。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将5个社区划分为52个网格,每个网格内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开展“六必访、三必谈”活动,网格员每月必须走访进城户、上访户、贫困户、拆迁户、下岗失业户、孤寡老人户等六类特殊群体,每月必须与社区老书记主任、离退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谈心谈话,实现了服务管理全覆盖。二是创新服务方式。结合 “双服务”试点工作,创立实施以四级服务网络为主平台,三项服务为主形式,三个服务过程管理体系为主保障的“433”服务运行模式。旗、苏木镇、嘎查分别建立便民服务平台,每18户牧户中确立1户党员牧民中心户,上下联动,开展立体式服务;建立立项服务、驻嘎查服务、组团服务三种服务模式,对群众日常需求困难,征集服务需求,立项服务,对嘎查工作,领导包片、干部包嘎查,驻嘎查服务,对专业性强或突发灾情时,组建便民服务队,上门服务。同时,还建立制度规范、承诺保障、监督考评三个过程管理体系,做到服务有平台、有抓手、有评价。结合干部下基层活动,还开展“支部+合作经济组织+机关”工作,延伸服务链条。旗六大班子和组织部、宣传部分别联系7个苏木镇、31名处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重点、难点嘎查、98个旗直机关事业单位和40个企业联系帮扶93个嘎查和31个社区、居民小区,3300余名机关干部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联贫困户,点对点指导,心连心帮扶。社区开展“千名党员百单位,十进社区惠民生”活动,10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780名在职党员与所属社区签订共建协议,进一步增强了社会管理力量。
(三)建立三级联动的纠纷调节机制,加强矛盾纠纷化解。遵循“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建立三级联动的矛盾纠纷调节机制,把矛盾纠纷调解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一是建立旗矛盾纠纷调处调度会制度。在旗级层面成立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每15个工作日召开一次矛盾纠纷调处调度会,听取情况,对苏木镇级别难以调处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二是建立民情分析会制度。嘎查党支部每5个工作日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了解解决各网格牧民思想动态和需求困难。苏木镇党委每10个工作日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听取各嘎查情况汇报,苏木镇层面能解决的及时研究解决。三是实施维稳报送责任制。苏木镇和嘎查按每10个工作日和每5个工作日报送一次维稳工作情况的要求,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有情况的详细列出、没有的报平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