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从新课程角度思考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新课程角度思考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 章庭洋
摘要:“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在确保教材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有效、高效地用好教材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问题。叶老将语文教材比作“样品(例子)”的见解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本文力图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促进学生增强课外阅读,提醒学生继承传统、传承祖国丰富文化遗产,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丰富学生审美情感等五个方面强调语文教材的“样品(例子)”作用,激励广大教师把握住每篇教材的重点,充分发挥教材的“样品”作用,达到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及提高其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教材、样品(例子)、用法、目的
课文应该怎么上才能有效果,这是个困扰许多语文教师的问题,有时候,教了几十年书的老教师也会产生“不会教”的感觉。这个问题我曾经思考过很多次,总觉得很茫然。自从参加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训以后,听了不少专家教授关于教育教学的高谈妙论,看了不少的教育教学专著,觉得受益匪浅。尤其是在读赖瑞云教授《混沌阅读》一书时,我对于他提出“例子说”和“样品说”有本质不同的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他书中所说,最早提出“例子说”的是夏丏尊先生,而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则是“样品说”(详见《混沌阅读》第132-136页)。“例子说”是典型的“法则(知识点)——例文——练习”理论,有如数学的“公式(定理)——例题——练习”,即将课文当作演练知识点的例子;而“样品说”的内涵则是“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这里说的样品也是例子,但与夏先生所说的例子在内涵上是不一样的,它并不是演练某个知识点的例子。1978年,叶老在那次著名的题为《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的讲话中,又一次这样提到“例子”之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进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这里所说的“例子”仍然是“样品”,强调要推此及彼,转化为自能探索、自能阅读的熟练技能。按探索和阅读的本意,当然是要能品味到作品自身“意思好处”的正常阅读。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我更欣赏“样品说”,但我在这里,无意去评判“例子说”与“样品说”的优劣,只想谈谈在区分了二者的区别之后我对“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再思考的认识,希望对一线教师怎么“教课文”有所帮助。(以下用例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语文教材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例子。
正如在高中每册《语文》必修教材前教材编者的《致同学们》一文中写的“阅读的课文,以名家名篇为主,也有反映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有的侧重于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品味和鉴赏,有的侧重于对思辨性较强的说理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有的侧重于应用性较强的文章的阅读理解……”那样,教材的编选注意到选文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这里有中外小说名篇,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和选自《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祝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等;有中国古代诗歌,如选自开创了现实主义风格的《诗经》中的作品《氓》《采薇》和开创了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离骚》(节选),反映古代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表达厌恶黑暗的封建官场、追求自由安宁的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等;有古代散文名篇,如古代叙事散文有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战国策》的《荆轲刺秦王》、选自《史记》的《鸿门宴》等;还有古代抒情散文、古代议论散文、古代人物传记、中外戏剧名篇、现代诗歌、现代散文(写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还有新闻、报告文学,有演讲辞、科普科幻作品,有文艺学论文,等等。细分的话,有二十多个门类,一百余篇文章,涉及古今中外的人、事、景、物、情、理,这些文章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出来的样品文章,把这些文章学好了,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之余,只要稍作迁移,推此及彼,就能转化为学生自能探索、自能阅读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的“例子”作用将显得更为突出。
语文教材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材作为样例,正是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桥梁。课文是课堂学习的载体,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正是通过这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才得以实现的。比如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听名家录音朗读、听同学的发言、听教师的讲析,学会通过抑扬顿挫富有情感的朗读去欣赏作品所描绘的月色下的荷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