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汇总.doc

发布:2018-05-10约3.9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摘要 页次 版本 发行章 批准 审核 制定 1. 目的 1.1 对物料、半成品、成品在接收生产交付及安装各阶段进行明确标识,以确保产品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具有可追溯性。 1.2 对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与试验状态进行明确标识,保证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状态具有可追溯性。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以及产品的可追溯性及试验状态的标识。 3. 定义 3.1 产品标识:指在产品或包装上做出标识或悬挂标签。 3.2 可追溯性:根据记载的标识追溯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及其性能。 4. 职责 4.1 采购课要求供应商对进料产品进行标识。 4.2 仓管课负责采购产品到库待检时的标识。 4.3 制造课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流动状况的标识。 4.4 顾客的特殊性标识要求,由工程技术课负责。 4.5 采购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状态标识由品保课负责,仓管课负责保护。 4.6 在制品、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由制造课与品保课负责并保护。 4.7 成品的检验与试验状态的标识,由品保课负责,仓管课负责保护。 4.8 样品认可前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由工程技术课负责并保护。 5. 內容 流程图如下页: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流程图 管理循环 过程流程 责任部门 相关过程 过程输入/输出表格 计划(内容表格标签流程规划) NG OK NG OK OK NG OK YES NO 品保课/采购课 采购课 仓管课 品保课 仓管课/生产部/品保课 仓管课 制造课 品保课 仓管课 仓管课 品保课 审核小组/评审出席人员 品保课/有关部门 各部门 采购与供方控制程序 进货检验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生管控制程序/制程控制程序/制程检验控制程序 最终检验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出货检验与入库管理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紧急应变计划 内审控制程序/管理 评审控制程序 纠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对供应商下订单/对外加工合同 原辅材料验证单/ 不合格通知处置单/合格标示/不合格标示/急件未验标牌等 入库单/物料储位卡 过程检验记录 生产计划表 生产指令单/标识卡/生产日报表 过程工艺卡 成品检验记录表/标签 入库单/标识卡 出库单/出货检验报告/产品出厂单/运货单 纠正预防措施表 内审不符合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纠正预防措施表 持续改进措施表 执行(从采购、进货、库房、现场制造到出货的标识与追溯) 检查(进行审核) 处置/改进(纠正改进措施) 5.1 产品标识的方式 5.1.1 钢印标识---应用于成品或零件本体上。 5.1.2 储位卡---应用于一般库存材料、成品。 5.1.3 标示卡---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待处理零部件、需返工品或完工转序产品。 5.2 检验和试验标识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种类有未检、待检、合格、不合格,标识的方法有:标示卡、标牌及放置区域、各类检验记录、产品合格证,经批准的检验人员印章或签名。 5.3 原辅材料标识 采购的物品进入公司后由仓管安排,移至来料待检区并放待检标牌。 5.3.1 进料产品经品保课IQC检验后,由IQC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分别标识:合格品盖章[IQC PASS]、[不合格品](FM75607)标签(红牌)、[特采](FM75608)标签(黄色)、[急件未验品](FM75609)(蓝色)。 5.3.2 采购产品经检验合格入库后,原材料仓管员以[物料储位卡]标识。 5.4 生产过程标识 5.4.1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为[标示卡](FM75601),工序检验合格后由作业员在标示卡上写明产品规格数量、日期及线别后方可流入下工序,待判品用[标示卡]标识为待判状态,并将产品移至待判区隔离并记录,属返工品的以[标示卡]标识后按返工的工序返工,属报废品由品保课人员用红记号笔于产品注明报废原因、日期及班次检验员姓名,并将报废品移至工序废品堆放指定区域。 5.5 成品标识 5.5.1制程完成品终检员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盖上合格印章或贴上合格标签。 5.5.2经终检合格产品入成品库后,由成品库仓管员以[成品储位卡]进行标识。 5.6 顾客有特殊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