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生活》期末考试资料116.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学与生活》期末考试资料
(卷号:5850)
第一部分 考核说明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和要求
1.材料:刚到美国的人多半被它那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质条件所吸引,人们常把富足归因于资源的富有。其实资源丰富只是富足的条件之一。如果不能恰当地利用每种资源,到处存在着浪费,富足仍旧是泡影。当今不少非洲国家资源丰富,可是没有摆脱贫困。尤其是国际贸易日益发达的今天,缺乏资源的国家可以按合算的价格进口资源产品,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更退居次要地位。日本是资源小国,却是经济大国。我国沿海地区与内陆相比较,也是缺少资源的沿海地区较为发达;而资源丰富的内陆地区反而落后。这是我们亲眼见到的最好的例证。但所有的富国却毫无例外地有它们的共同点,那就是办事的高效率。所以,我们寻求富强之路,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提高效率,消灭浪费上。有人把一切节约最终归结为时间的节约,这并不准确。因为并不是单单有了时间就可以创造出一切资源来,所以时间固然要节约,其他资源也是要节约的。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有关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
参考答案:
1、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所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证明生产效率高,同样的时间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人们收入增加,且能够买到所需的商品,从而又促进社会的发展。
节约时间是提高整个社会工作效率的核心。遵守公共秩序又是节约时间的必要条件。
2、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比另一国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则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就有比较优势。这种理论认为,一国生产自己相对成本低的产品,即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与别国进行交换,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3、要素禀赋说:各种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比例是不相同的。各国所拥有的资源不同,这使各国的贸易是互利的。
2.材料: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刚刚踏进美国,对于如何让银行为自己服务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因为在国内普通人和银行的关系最多只是到储蓄所去存款取款。因为在美国,90%以上的收支都不用钞票而用支票。人类经历了用贝壳、用贵金属、用纸币作通货的阶段,现在已进入了用支票或信用卡作通货的时代。在美国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支票,自然会感到对银行的需要了。今年来由于信用卡越来越普及,银行的电子转账越来越方便,美国人开支票的次数在减少。1995年美国人共开出了495亿张支票,到2003年减少到366亿张,大大小小的人口都算在内平均每人每年开支票120张,但仍超过信用卡交易的次数。信用卡交易在2000年为156亿次,2003年上升到190亿次。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有关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
参考答案:
1、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的实质是支付能力的信用凭证,凡能起到信用凭证作用的,都可以当货币来流通。支票和钞票的主要区别是它的记名性,它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在许多情况下还能降低交易费用。
3、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材料: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法律系教授科斯,就是因为他研究交易费用,揭示了企业、经济制度存在的原因,并取得了重大成果而得奖的。拿企业来看,其内部的人际关系是下级服从上级,而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服务)的交换。工长命令工人做一个零件,而不是临时到市场上去雇一名工人来做零件,其原因是后者的交易费用太高。所以企业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而存在的,而且规模的大小也与交易费用的高低有关。交易费用很高时,企业办成大而全或小而全的企业,它不但有热加工到冷加工的全套设备,还有机修车间、基建队、汽车队、甚至有自己的商店和医院,关起门来万事不求人,一切工作由垂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去完成,而不是买方与卖方的关系。科斯还发现,经济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商业规则或交换规则,有了这些惯例省去了许多成文的条款,谈判变得更容易,也是节约交易费用。如果你的商业对手的行为完全不可测,没有任何惯例可循,对他极不放心,大一点的买卖就不敢去做。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有关经济体制的理论背景,并给予评论。
参考答案:
此文中主要蕴含了有关科斯定理理论,科斯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
(一)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