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苏关系发展 俄罗斯 9世纪下半叶,诺曼人在东斯拉夫人地区建立基辅罗斯大公国。斯拉夫人把来自北方的日耳曼人称为 “罗斯人”(Rus),意思是商人,彼得大帝时代,将过去习称的莫斯科公国改称为Russia,开始以此代表俄罗斯的国家、民族以及地理区域。 ???中国元朝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蒙古人在拼读俄文Rocia时,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个元音,所以Rocia就成了Oroccia。清朝时期,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 中俄关系: 早期 沙皇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本来同中国并不接壤。15世纪末到1 6世纪初,它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后来它不断对外扩张领土,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军事封建殖民帝国, 成了中国邻国中最强悍的一股势力。 近代沙俄的扩张: 吞并中亚:17世纪初期,俄国开始蚕食哈萨克草原各汗国,到19世纪最终完成对中亚三个汗国的吞并。浩罕、布哈拉和希瓦。 17世纪沙俄不断向东扩张,遇到康熙统治下的大清国的抗击。 1689年《尼布楚条约》。第一个平等条约。 近代以后《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约记》。150万平方公里。 中期 帮助中国创建共产党 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促进国共合作,帮助创办黄埔军校,支持中国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从道义上、物质上给予中国很大援助 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 毛泽东出访苏联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评价: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反击美国的“冷战”攻势起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一定程度上为新生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但一些条款上也暴露出了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倾向 朝鲜停战前后,苏联决定给予中国长期计划以援助的问题,得以专门的提出。在这个时期,苏联援助中国兴建许多大型工程。 关系恶化 1956年-1964年 1956年苏共二十大和《秘密报告》 1958“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 1958炮击金门 1959中止军事合作 对人民公社问题的分歧 中印边境问题 1960撤走专家,终止合同 1960年《列宁主义万岁》布加勒斯特会谈 1963-1964大论战 1963年驱赶留学生 1 中苏公开分裂和敌视 代表事件:“珍宝岛事件” 珍宝岛 中苏关系障碍的逐渐克服和正常关系的恢复 中俄友好合作条约的缔结 中俄关系的四种范式 1、欺压 2、结盟 3、对抗 4、正常关系 启示 国际环境是制约国家间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妥善处理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间的位置 国家间平等互利才能维持关系正常发展 妥善处理边境问题 领导人的意志和判断 END * * 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讲起斯大林,我们有三肚子气。可是,我们还认为他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这是公正的。”“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是关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共同的重大原则问题。”“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我们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要起来为斯大林辩护。”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