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战略思想-学生安全组.ppt

发布:2019-07-25约1.55万字共1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後生可畏 小男孩問爸爸:「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比做兒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當然啦!」 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明的?」 爸爸:「是愛迪生。」 始計篇大綱 決勝於廟堂之上 始計篇 原文 白話 概說 廟算 五事 七計 十二詭道 應用 計的涵義 「計」的涵義: 一是計畫、計謀, 二是計算、比較, 三是預計、分析。 作戰前決勝於廟堂之上 計算敵我雙方的優劣條件, 研判各種國內國外有關情勢, 預測勝敗的公算 為孫子所說的「廟算」 廟算-國防計畫 「廟」指宗廟、祖廟 古代興師出征,集廟堂,以示鄭重與機密, 「廟算」即今日之 國防計畫,決定: 要不要作戰, 能不能作戰, 如何去作戰? 觀之勝負 制定計畫條件 五事-道天地將法 七計- 五事+兵眾+士卒+賞罰 勝負廟算必要及因勢調整 兵者,國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五事之道 政治良窳為作戰用兵的基礎 孫子:「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生,可與之死,而不畏危也。」 荀子議兵篇上說:「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淮南子兵略訓:「兵之勝敗,本在於政。」 唯有全民竭誠擁護的政府,才能無懼戰爭的危險 實現「同進趨、齊愛憎、一利害」的目標而戰鬥 五事之將 將-指主將、統帥、將領 合格的將帥之才 「智」,是慎謀不惑,料事應機; 「信」,是賞罰分明,號令不爽; 「仁」,是愛民無私,成仁取義; 「勇」,是臨危不懼,果決無敵; 「嚴」,是以身作則.嚴肅有威。 偏頗的將帥之害-明朝何守法 專任智則賊,固守信則愚, 惟施仁則儒,純恃勇則暴, 一予嚴則殘。 五事之法 「法」-指制度化 軍事行動效率 獲勝克敵的一大保障 平時建立良好制度, 戰時方能發揮力量 部隊的編組合理 人事制度上軌道 財務及軍需補給健全 七計 知己知彼的工夫,敵我情勢的綜合判斷 主孰有道?政治 將孰有能?指揮統御 天地孰得?氣象、地形 法令孰行?紀律 兵眾孰強?戰力 士卒孰練?訓練 賞罰孰明?士氣 詭道用兵原則 用兵之奧妙 戰陣用兵雖本乎仁義 然克敵致勝則無不依靠鬥智鬥力 詭詐計謀並非致勝唯一要素 孫子先強調五事 - 恒久不變的原則 然後才談詭道 - 針對一時一地特殊情況應變的手段 作戰斷不能置詭道不顧,亦不能全依詭道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可知其主從本末 用兵不能全以詭謀為主 焉知我能謀人,人不能謀我? 十二詭道-欺敵、乘敵相對論 能-不能 用-不用 近-遠、遠-近 利-誘、亂-取 實-備、強-避 怒-撓、卑-驕 佚-勞、親-離 詭道基礎-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無備」與「不意」即弱點所在 用兵行詭謀要針對敵人弱點 克敵致勝之道 運用欺敵手段,在使敵人 暴露弱點 目的在使敵人不做防備, 或不曾預料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詭道」之運用,需隨機應變,因時、 因地、因人、因事而異 始 計 篇 作戰篇大綱 速戰速決 作戰篇 原文 白話 概說 後勤支援 兵貴勝,不貴久 以戰養戰 應用 日費千金-作戰第一要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西方軍事家說 戰爭的第一條件是金錢, 第二是金錢,第三還是金錢 國家軍力與財力密切關係,東西方一致 兵貴勝,不貴久 大軍作戰,以爭取勝利為首要 時間拖愈久 愈使軍力消耗,漸失戰鬥力量 軍旅長久暴露戰場,使國家財政經濟枯竭 若有第三國乘虛而入,將難以善後 鈍兵挫銳,屈力殫貸 「鈍兵挫銳,屈力殫貸」, 是孫子所說的用兵大忌 史例犯忌者 樂毅攻齊3年,田單以莒城即墨殘城復國 隋煬帝濫施征伐 力屈於雁門之下,兵挫於遼水之上 楊玄感、李密乘弊而起 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進兵蘇俄 攻莫斯科,列寧格勒不下,戰力耗殆,終遭敗績 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久戰陷兩難 士氣消沈-「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後勤補給困難 「拙速」二字 「拙」絕不是指「笨拙」, 乃「大功若拙」的「拙」 即寓精巧於平凡,以免「弄巧成拙」 「巧」是詭道之類,可用於一時 強調用平實簡易手段,儘速結束戰爭 明李贄注解 寧速毋久,寧拙毋巧,但能速勝,雖拙可也 役不再籍,糧不三載 少動員,免民勞怨,減載送,免饑荒。 「役不再籍」是節省民力 動員必要兵力之後,儘量不再徵召 「糧不三載」是精減軍糧 大量支援前線,運輸能力無法負荷 唯有速戰速決,才是致勝之道 因糧於敵策略 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史載運糧艱苦: 秦征匈奴,率三十鍾,而致一石 左宗棠平定陝甘新疆回亂說 餉難於兵 糧難於餉 運難於糧 以戰養戰有效支援作戰 「以戰養戰」的策略 遠道運輸困難 政府及民間因支援作戰,不堪負荷戰費 「以戰養戰」實例 西元前218年,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統率10萬士卒,越庇里牛斯山脈,進入意大利半島,轉戰10年,補給均取之於敵 蒙古帝國席捲亞洲、歐洲;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