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B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言
一、背景介绍
本图书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的图书馆日常操作业务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根据图书管理员、读者借阅的需求,实现图书、读者之间的有序化,信息化管理。本系统主要由这几个模块组成:日常借阅操作、读者管理、图书管理、系统设置等。
图书管理系统通过录入图书的详细资料,建立读者档案、系统用户资料,设置各类参数(如:超期期限、读者类别、图书类别等等),找出图书与读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日常的借阅操作。基于得到的这些基础数据,系统自行生成相应的统计数据以供管理员查询、分析;另外,管理员还可以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定期的数据更新和数据库维护;为读者借阅时提供图书是否在馆,以及自己借书、还书等情况的查询功能,图书管理系统力求给图书管理员提供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途径去管理这些庞大,繁琐的信息和图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这前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初步了解到现在各种图书管理软件的优点及不足。比如说有些传统图书管理软件是为替代手工录入,从传统数据记录中产生的,这些软件面对Internet及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网络经济时代显得如此脆弱而只能望洋兴叹。
(一)体系封闭,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
传统软件由于产生的技术背景落后,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或只支持局部网络应用,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不能适应网络时代企业的需求。
(二)信息单一、落后且缺乏前瞻性
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传统软件无法做到库存信息的实时动态处理、事前的预测并提供前瞻性信息。
(三)对管理考虑甚少
软件依旧没有摆脱传统束缚,以对外报告为其存在目的。
三、课题目的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信息自动化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我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目前学校图书馆的借阅工作部分还是手工管理,工作效率很低,并且不能及时了解图书的种类和读者们比较需求的图书等,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读者的借阅要求。手工管理还存在这许多弊端,由于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造成数据的遗漏、误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储存量大,速度快等许多优点,提供给我们的处理信息及时快捷,因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对读者们的借阅过程形成一整套动态的管理。
因此我们准备开发出具有以下特点的图书管理系统:界面清晰、功能少而实用、操作简单实用于某学校的图书借阅;开发周期短、维护费用低、软件更新速度快;风格友好化,轻松管理,容易上手,达到一看就懂、一学即会;目标系统必须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系统的通用性:此系统里面的数据都是从数据库中提出(包括图书名称、借阅者名称等),不受固定数据限制。增强系统的通用性。
四、课题内容
本课题的内容是开发一个具有基本流程,包括借书、还书流程的图书借阅系统;并提供方便的查阅功能,能实现对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归还信息等的查询。
第二章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分析
一、应用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采用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可以用集中的数据库将与图书借阅管理相关的信息全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效地减少了信息更新和查找中的重复劳动,保证了信息的相容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有着易访问、易查询的信息库。在没有采用和实施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之前,当管理人员要统计数字时,往往依赖于某个人或某些人来获取。这种依赖于人的过程往往会因为花费的时间较长或某个人不在办公室而不能及时完成。在采用和实施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之后,就会将依赖于人的过程改为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过程。管理人员只要获取了相应的权限,就可以随时进入系统,直接查阅相应的信息。实施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之后,不仅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详细的、未经过过滤的第一手图书借阅信息,还可以从这些信息中得到某些有用的决策信息及灵感和启发,从而改进图书馆的管理及经营效率,避免或减少经营风险。
采用和实施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应该看到,在实施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之后,可提高单位的形象。
二、现行业务描述
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图
图2-1 组织结构图
通过调研了解到,该图书馆各个部门负责的主要业务如下:
读者日常管理。图书馆经常改变读者,读者分为临时读者(如:学生,三年一个阶段)和长期读者(如教师)。有些是免费读者,有些是付费读者。对读者管理需要专门的人员负责,包括申报、注销(个人或团体)、收费、挂失、补办等工作。
借书。工作人员根据借书证的权限和其已借书的情况,决定该读者是否能借书,或能借则做好借书登记。对于续借者可以改变其借阅日期为续借日期。
还书。读者将书还至管理员,管理员要注意注销其登记手续,对于超期者要先按规定收取罚款,后进行注销,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