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2客运专线后张法预应力铁路简支箱梁工序作业指导书改.doc

发布:2017-02-05约2.33万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铁建设[2007]47号《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57号及“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07]140号《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科技[2004]120号《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科技基[2007]56号《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修订版)、铁建设[2005]160《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等八个标准及通桥(2008)2322A-Ⅵ、通桥(2006)8388A编制的。 本标准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铁二十四局集团一分部提出。 本标准由工程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国文。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铁道部审查批准的宁杭客专铁路NHZQ-4标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工序作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铁科技[2004]120号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5]101号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科技基[2007]56号 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 TB10424-2003 铁路混凝土与砌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QJ/HW01.01-2006 客运专线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技术标准 QJ/HW01.02-2006 客运专线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工艺规程 3 作业指导书内容 3.1 模型工序作业指导书 [模型工序] 作业指导书 第 1 页 共 3 页 工 序 作 业 指 导 书 工 序 名 称 模型安装 工序作业指导书编号 QZ/HW03.02-2006 工 序 号 Z.1 序 号 项目 工作内容 质量技术要求 检验 1 底模安装 1.底模拼接时必须保证各段的中心线放在同一直线上。底模预设反拱,在放置钢筋骨架之前,必须对底模反拱度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规定要求。 2.提前将四个支座板的螺栓孔位置安装定位,并按求设置支座纵向预偏量。 3.检查底模及支座板安装位置处模板的平整度,使之符合技术要求。 1.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2mm,底模全长±10mm,底模板宽0~5mm,反拱误差±2mm。 2.螺栓孔位置偏差≤2mm,支座板中线偏离设计位置≤3mm,四个支座板位置处模板相对高差不得超过2mm。 3.底模不平整度≤2mm/m。 专检 2 侧模安装 1.确认模型清理干净,且已喷涂脱模剂。 1.模板总长误差±10mm(计压缩量值)。 2.桥面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10mm。 3.脱模剂均匀无流淌。 专检 2.安装侧模时,先让侧模与底模接触,利用千斤顶调整侧模高度,用螺栓将侧模与底模连接成一个整体。用水平尺、线锤等工具初步调平找正。 3.拧紧侧模和端模的连接螺栓,检查模型的长、宽和高的尺寸,进行侧模的精确调平找正。 3 内模安装 1、确认模型清理干净,且已喷涂脱模剂。 内模采用分节整体吊装,绑扎好底、腹板钢筋骨架后,将清理干净的内模吊入放有底腹板钢筋的模型。与箱梁的内腔中心线吻合,连接纵向联接杆,精确调整内模,将接缝处用玻璃胶粘贴后。 1.腹板厚度误差0~+10mm。 2.底板、顶板厚度误差0~+10mm。 3.模型接缝处紧贴,密封不漏浆。 4.腹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10mm。 专检 2. 安装泄水管并纵向调整内模定位后,内模的支撑杆位于内模钢筋托架上,在底模上布置及固定内模托架,固定内模,安装固定通风孔装置。 3.检查调整内模,主要检查内模与侧模的相对位置以及内模和底模的中心线是否重合,确保腹板尺寸的准确。 [模型工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