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学策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高中选修教材的讲与学、引与拓是新课标要求解决的难点。教师个性解读,创造性地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学生探异求新,追求创新,从而实现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
《伶官传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的第二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关于文言文阅读欣赏,《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要钩玄,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的具体方法是反复朗诵。;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要求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结论,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的鉴赏水平,并就某一史实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设计理念
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受到感染和启迪。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次: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特点,理解积累这些词的用法:原、盛、系、函、等实词和“其”的义项和用法
B、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名词活用为动词),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A、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个性理解感悟的能力和创新解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
B、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及三句间的关系,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二阶段虽是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但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赏析领会作者的情意,感受作者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1.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2.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都尽可能地简约,因而也给阅读本文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
四、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我尝试使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法;2.导读法;3.学生自主学习法;4.讨论法等等
通过“因声求气”,“提要钩玄”,在获得对作品情意的深切了解之后,进一步研究作者表达情意时自然形成的高下、缓急、顿挫的声调和各种艺术手法,从而学会在写作时运用借鉴,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意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一幅很有英雄气的对联,里边闪烁着项羽的过人的胆识和越王勾践那超拔意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争霸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夫差打败勾践的故事,也有一段背景:电视剧《西施》中的片段,夫差的父亲阖庐在与勾践的争战中被勾践所伤,临死嘱咐太子不忘杀父之仇,之后三年,夫差”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终于困越王于会稽山,使勾践卑躬屈膝臣服脚下,吴国也因此而强大,伐齐鲁号诸侯,声震天下,其势可谓壮哉!等到吴王夫差宠信佞臣伯喜,诛杀诤臣伍子胥,沉湎于西施美色中,吴国也就走上了灭亡之路,最终被勾践围困于姑苏山,落得伏剑而死的可悲下场,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又何其衰也!
后唐庄宗与吴王夫差的命运是多么相像啊,由此引出课:一个人的正常健康喜好本身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为什么庄宗宠信伶人会身死国破呢?
设计目的:能让历史画卷重新活起来,历史惊人相似,如果不引以为戒,将使后人复哀也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分组竞赛解释个别字词义,说明特殊用法,古今词义。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的用法。利用幻灯片展示下列内容:
A、多音多义词
① 盛:shèng(盛衰之理);chéng(盛以锦囊)
②系:xì(捆绑);jì(打结)
B、词类活用
① 原: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②函(hán):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木匣子里
③本:动词,溯本、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