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_2014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广东专用]必修三同步配套课件4_2种群数量的变化.ppt

发布:2017-04-19约4.32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思维激活1] 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 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不是一个概念,只要增长速率 为正值,种群数量就在增加;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 恒定不变;增长速率为负值时,种群数量应下降。 ;1.研究实例(见下表);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 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在科学研究中,数学模型 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 特别提醒 (1)相对于曲线模型,数学模型更准确,但缺乏 直观性。(2)构建数学模型需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之上,必 须经过大量数据统计与分析方可得出数学模型,而且对 所得出的数学模型,应予以检验与修正。;【巩固1】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 某细菌每20 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 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 的个体种数是 (  )。 A.m·2T B.m·220 C.2 D.m·23T 解析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 群呈指数增长。由于该细菌每20 min繁殖一代,则T h 后,繁殖3T代,故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为Nt= N0·λt=m·23T。 答案 D;种群数量的变化;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原因;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思维激活2] 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同种生物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提示 食物、栖所、天敌及其他生存条件均会影响动物的 环境容纳量。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 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 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 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 善时,K值会上升。;1.两种曲线模型比较;种群增 长速率;(1)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 导致此种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3)在农林害虫的防治方面,降低农林害虫的环境容纳量 是防治的根本,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则在潜伏期。 特别提醒 最大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巩固2】 (2011·西安质检)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乙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解析 图甲曲线的斜率代表种群的增长速率(即单位时间内 种群个体的增加数目),由题图曲线特征可以看出,在不同 的时间点,曲线的斜率不同,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故A 错误。图乙中G点时种群的数目不再变化,增长速率为0, 故B错误。;防治蝗灾应该在D点附近,超过D点,蝗虫增长速率加 快,灭虫效果差,故C错误。渔业捕捞应该在超过时进 行,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E点左右,此时种 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故D正确。 答案 D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A.乙、甲、丁 B.甲、丙、丁 C.丙、甲、乙 D.丁、乙、丙 思维导图:;深度剖析 小球藻分裂繁殖,速度快,生长环境良好,说明 资源充足,所以呈“J”型曲线增长;鸡每天产一个蛋,所以 随时间(天数)的增加,蛋数增长如图甲;竹子自然生长的高 度,受到遗传因素(基因)的控制,所以长高到一定程度不再 长高,因而呈“S”型曲线增长。 答案 C;思维深化 在“研究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 模型是: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细菌繁殖代数),则 建立该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应为: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 境中,细菌种群数量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种群数量的变动;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 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 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思维导图:;深度剖析 相同面积叶片放置相同数量的棉蚜,分别 置于开放和封闭条件下,开放条件下的叶片会由于外 来个体的迁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