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不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选择题:(35道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2.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3.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
(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4.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5.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6.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7.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8.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 )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10.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B.王韬 C.宋教仁D.胡适
11.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B.②④C.D.③④
( )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13.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中外条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荣以欺骗舆论 B列强由此获最惠国待遇 C列强对中国有限让步 D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
15.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近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政治近代化的过程,政治近代化的尝试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6.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②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地址的斗争
③都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④都试图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哦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18.下面有四副对联关于五四运动的,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A学生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