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效果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发布:2025-03-20约5.26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第PAGE17页,共NUMPAGES17页

45届高三春期入学检测——数学试题

难度系数:0.65时间:120分钟分数: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8小题40分)

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解对数不等式求出集合,再求.

【详解】,

由,得,解得,

所以.

故选:B.

2.复数满足,则()

A. B.1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利用复数除法运算得,再利用共轭复数的概念和乘法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知,

所以,.

故选:B

3.已知向量,,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平面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求解即可.

【详解】当时,,,

此时,故,故充分性成立,

当时,满足,解得,

故此时必要性成立,故C正确.

故选:C

4.若函数在处取得极小值,则实数()

A. B.2 C.2或0 D.0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函数求导,根据极小值点求参数,注意验证即可得答案.

【详解】由,则,得或2,

时,,在R上单调递增,不满足;

时,,在上,在上,

所以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满足题设,

所以.

故选:D

5.在等差数列中,若,则()

A.3 B.6 C.9 D.12

【答案】B

【解析】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将条件与目标式均化为首项与公差表示即可.

【详解】在等差数列中,设首项和公差分别为,则

解得.

故选:B.

6.已知球O是正三棱锥的外接球,若正三棱锥的高为,底边,则球心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设正三棱锥的底面中心为M,D为BC的中点,连接AD,显然球心O在直线PM上,由可得外接球半径,从而得解.

【详解】设正三棱锥的底面中心为M,D为BC的中点,连接AD,

显然球心O在直线PM上,设球O的半径为R,因为,

所以球心O到底面ABC的距离为,,

由,得,,

所以球心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故选:A

7.已知,函数在上没有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讨论,根据没有零点求出的范围可得答案.

【详解】时,,

若无解,则或;

时,,

若无解,则,

则.

故选:D.

8.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在椭圆上,且.若,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设,由已知及椭圆概念,可得和,则可由表示,再由,可通过换元及函数单调性得到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详解】因为,所以.设,则,

在中,,所以,

即.则,

令,由,得,则,

由于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则,所以,

即,所以,

故离心率.

故选:B.

二、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3小题18分)

9.在四棱柱中,,,为底面的中心,则()

A. B.

C. D.

【答案】AD

【解析】

【分析】由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判断AB,利用数量积和夹角模长公式判断CD可得答案.

【详解】对于选项A,,正确;

对于选项B,,错误;

对于选项C,,错误;

对于选项D,易得为正三角形,

故,正确;

故选:AD.

10.已知函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若在上的值域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B.若在上恰有一条对称轴,则的取值范围是

C.若在上单调递增,则的取值范围是

D.若在上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根据各项的给定区间确定的范围,结合正弦函数的性质及对应区间的值域、对称轴、零点及单调性情况列不等式求参数范围,判断各项正误.

【详解】A:由,则,且值域为,,得,正确;

B:由,则,则,得,错误;

C:由,则上函数单调递增,

又,则,得,正确;

D:由,则上函数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所以,得,正确;

故选:ACD

11.已知函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值域为

B.是的极小值点

C.若,则

D.若过点的曲线的切线有且仅有两条,则a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判断A,B;由题意得,是函数、函数与函数的图象的交点A,B的横坐标,根据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可判定C;设出切点,写出切线方程,将点P代入,化简后方程有两根,即可得到的取值范围,判断D.

【详解】根据题意,,

则当时,,所以单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