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提升-清华自主招生测试第二次(19B).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第 = PAGE 3*2-1 5页/(共 = NUMPAGES 3*2 6页) 第 = PAGE 3*2 6页/(共 = NUMPAGES 3*2 6页)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测试·历史试卷
(本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中指出,春秋之际只有“士”才能当兵,兵都是贵族,而
农工商不能当兵,至战国则全民皆兵。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四民阶层的形成 B.百家争鸣的效果
C.学在官府的打破 D.政治结构的转型
25.汉初刘邦“徙齐楚大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之后汉帝多在即位之初为自己修建陵寝时把大批
关东豪族迁往关中。这一行为
A.加强了地区经济联系 B.推动了经济格局的变迁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意在打破宗族血缘关系
26.唐代社会涌现出一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民间才女,还有著名的官妓和女道士,也多
有宫廷才女。这种现象
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源于民族交融的推动
C.得益于开放的社会风气 D.颠覆了传统纲常礼教
27.明初,“有司责民出铜,民间皆毁器物以输官鼓铸,甚劳,而奸民复多盗铸者。又商贾转易,钱
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 这一现象
A.打破了官营垄断 B.促使纸币的发行
C.导致白银的流通 D.推动冶铁业发展
28.下表是清华学校赴美留学所学专业人数统计表,该表反映了
A.近代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B.清末新政促进教育现代化
C.国民政府与美国联系加强 D.弃医从工风潮的蓬勃兴起
29.梁启超指出,共产主义和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处于“同一立脚点”;在孙中山看来,“共产主义在
外国只有言论,还没有完全实行,在中国,洪秀全时代便实行过了”;无政府主义者也把大同思想
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实质和精髓。这些认识客观上
A.确立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途径 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为国民大革命提供思想基础 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0.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民兵的优待规定:对贡献突出者,给以 40—200 元不等奖励和名誉奖励;作
战有成绩者颁发奖状表扬;负伤致残者每年发给抚恤金 100—300 元;作战牺牲者发给丧葬费 200
元,一次性善后抚恤金 400 元等。这些措施
A.提高了根据地军民生活水平 B.有利于打破经济封锁
C.密切了根据地党和人民关系 D.增强了抗战胜利信心
31.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 200 万人左右,到 1957 年,全国仅教育系
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 233.54 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 763.2 万人,其中扫除文盲
78.4 万人。这表明新中国
A.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 B.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 D.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32.古希腊的神话包括神和英雄两大部分,英雄大多都是神和人生下来的半神半人,都具有强壮的体格,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信念。哲学家欧赫迈鲁斯曾说:“神是以前活着的王。”这反映了古希腊
A.民主政治促进了文化繁荣 B.宗教意识淡薄
C.哲学源于宗教神话的创造 D.文化的人文性
33.16 世纪时期的狄更斯:“英国的新教主义最终不容避免地与其民众的民族自我表现混为一体。”
而同时代的《英烈传》也认为奉行新教主义的英格兰,是上帝选定的民族。这说明此时英国
A.制度先进彰显民族优越感 B.宗教改革增强了民族意识
C.意图争夺欧洲新教领导权 D.文艺复兴强化了自我认知
34.1934 年,一些人认为美国产业复兴是欺骗群众,促进了工人运动,而限制生产量和价格是“社
会主义”;1934 年罢工人数增到 146 万多人。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意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C.未取得预期效果而失败 D.因触及多方利益而曲折
35.1958 年,戴高乐提出要求改组北约的所谓“三头体制”计划,取消北约的军事一体化,1966 年
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组织,随即北约总部迁往了布鲁塞尔。这表明
A.欧共体冲击两极格局 B.西方阵营出现分化
C.多极化趋势快速发展 D.北约已经难以为继
二、材料分析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