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doc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第一阶段:设计方案
1.(10分)卷首语:爱一座城,就用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感受!在深圳,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海诉说着城市的故事。龙华区八年级学生开展制作《深圳山海行走手册》的项目化学习,建立与深圳的浪漫关联。请你参加,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前言
行走,在深圳山海之间
鹏程万里,始于足下。深圳是一座群山环绕的沿海城市,依山傍海,山地wānyán,海湾众多。行走在深圳,你会看到海与山蓝绿交融,感受到城与人和谐共生。
深圳山海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在山海中行走?怎样理解山海文化?这本手册将会解答你的疑惑。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手册充分展现了深圳山海特点,让kūzào的地理知识生动、鲜活。
阅读手册的过程,是学习搜集信息、梳理探究的过程,也是感受发现、体验反思的过程。行走山海的过程,,。
以上是同学们撰写的《深圳山海行走手册》前言,请你参与完善。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2)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3)仿照第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4)同学们绘制了图片作为前言插图。请用合理的顺序介绍插图内容,并解说其内涵。
第二阶段:学习实践一
2.(24分)阅读回答问题。
【山海概貌】
深圳市山、海、城有机融合,既具备高度城市化特征,又拥有以森林和海洋为主体、类型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全市原生性和半原生性山体60余座,森林覆盖率接近40%;河流短小众多,呈网系发育;海洋资源禀赋优越,海岸线长约260.5公里,海岛51个,自然沙滩50处,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有分布。
(节选自《深圳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有删改)
【山海连城计划】
2021年,深圳提出“山海连城计划”,旨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这是深圳给世界的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什么是“山海连城”
将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海湾、山体、河流、大型绿地等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营造连山、通海、贯城、串趣的生态和体验网络,创造一种山、海、城相依的新型城市格局关系,立体展现深圳的山海都市特色,将城市大美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为什么要打造“山海连城”
这跟深圳的地理特点有关,深圳拥有世界范围内都十分显著的山一海一城地理空间格局。然而,山、海、河资源未能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发生紧密关联,长达260.5公里的海岸线约43%被大量市政基础设施占据,山、河、海与城市生活之间形成了灰色消极空间,无法使人们充分感知环境、享受自然。
如何打造“山海连城”
首先,整体规划设计了“一脊一带二十廊”的发展格局。“一脊”即山脊翠脉,打造以山林步道为主、全长约300公里的主干游憩步道,串联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湖泊水库等自然要素。“一带”指滨水蓝带,以200公里的滨海骑行道为主线,串联公园、渔港、码头、古村、文化场馆等,容纳帆船、冲浪、浮潜等海上活动。“二十廊”则是20余条山水生态廊道,通过河流廊道、山林廊道的连通,形成通山达海的游憩网络。
其次,分阶段、分步骤打造二十个公园群,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幸福感。
最后,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让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
(根据《高密度超大城市的魅力生态公共空间营造——以深圳“山海连城计划”为例》及其他资料编写)
【山海行走笔记】
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可用眼睛观赏山海景致,可用脚步丈量城市设计。第三小组基于对深圳山海概貌和山海连城计划的了解,漫步山海间,并整理了以下行走笔记。
(来源:整理自“深圳图书馆”公众号)
(1)根据以上内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海概貌】用大量数据说明深圳是一座具有丰富自然生态系统的城市。
B.图一、图二说明提高市民户外公共空间的参与度必须举办更多参与性活动。
C.山海连城计划“一脊”侧重串联自然要素,“一带”侧重串联人居活动。
D.市民行走鲲鹏径,既可以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历史人文之美。
(2)【山海概貌】可以作为【山海连城计划】哪一部分的佐证?请你解说原因。
(3)请将【山海行走笔记】中的A——H空补充完整。
A:
B:
C:
D:
E:
F:
G:
H:
(4)参照示例,从《诗经?关雎》中选取两句诗为鲲鹏径上的无名小亭取名,并说明用意。
示例
无名小亭
【清涟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