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干道85+85m两跨单索面斜拉桥方案设计(CAD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word文档 可编辑复制
xx大桥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设计依据
本次xx大桥方案设计文件依据下列函件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 xx省xx市xx大桥工程方案设计合同》
《拟建xx大桥设计基础资料》
《岩土工程勘测报告》
设计范围
本桥北起于xx大街与xx路交叉口,南止于xx路和xx街,全长761米,其中桥梁长410米,引道长351米。
二.设计基本资料
桥址位置
xx省xx市xx大桥位于xx市xx桥原址,跨越xx,北接市区xx路,与“xx”二级公路相接,是连接省会xx市的重要通道。南接市区xx路、xx街,跨xx街。xx路为交通性主干道,红线宽度24m,xx街为生活性主干道,红线宽度30m,xx街为支路,红线宽度16m。
地形与地貌
xx市四面环山,xx在市区北部穿过市区,将市区分隔成两部分。南岸为现有城区,北岸为规划的新技术开发区。xx国道沿北山穿过北岸市区,与xx公路垂直相交,距xx大桥约1公里。
桥址区位于xx南北岸一级阶地及xx河床之上,地形较为平坦。两岸高程均在471.5米左右,南岸防洪堤高程为474.493米 ,北岸防洪堤高程为473.479米。桥位处江面宽为170米,水深较浅,xx为季节性河流。
气象
xx市位于xx省东南部山区,东经126°26’,北纬41°53’,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夏、秋三季持续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雪。日照充足,气温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xx市气象站距桥址1.2km。
(1)气温
年平均气温:4.7°C
历年极端高温:35.8°C
历年最热月的平均气温:21.4°C
历年最极端低温:-35.5°C
历年最冷月的平均气温:-15.5°C
(2)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842.8mm
年最大降水量:1310.1mm(1995年)
年最小降水量:642.4mm(1997年)
最大小时降水量:50.4mm(1991年7月21日)
(3)风
历年平均风速:2.0m/s
历年极端最大风速及其方向:19.7m/s SW
历年次极端最大风速及其方向:18.7m/s SW
历年瞬时最大风速:30m/s WSW(1986年4月19日)
(4)其他
雾日分布情况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雾日数
0.3
0.0
0.3
0.9
2.0
2.7
4.2
7.7
9.9
2.4
1.4
0.4
日照小时数:2142.8小时
冻土、结冰时间:10月5日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130cm
地质
现有的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桥址区范围内无不良地质现象。桥址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由xx市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进行,现简介如下:
区域内地下水为第四系潜水,埋深距地表0.14~4.10m不等,且受枯水期和丰水期等季节性降水的影响波动范围较大。主要补给来源为河流及大气降水。根据邻近已建工程使用情况及以往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性试验报告,区域内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无不良影响。
钻孔揭露表明,该场区岩性至上而下分别为:
层,杂填土:黄褐色至黑褐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粉土及碎石土,含少量生活及建筑垃圾。层厚1.5m~2.4m。
层,卵石:黄褐色,湿至饱和,稍密至中密,卵砾石级配良好,磨圆度一般,个别带有棱角,层厚1.8m~3.7m。
层,泥岩:棕褐色至灰褐色,表层0.7m~1.0m全风化,其下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及微风化-未风化。泥质结构及砂质结构,块状构造。控制深度2.20m~48.61m。
地质钻孔资料表明桥墩基础宜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端放在微风化-未风化泥岩层内。
水文与航道
xx桥上游有xx大桥,下游有xx桥、xx桥。xx桥设计洪水频率为2%,流量2660m3/s,河床流速3.3m/s,南堤波浪爬高0.4m,桥前壅水高0.57m,江堤防洪设计洪水频率2%,江内不通航。局部冲刷估算深度为2米,冲刷后土层为强风化泥岩。
地震
xx地区地震基本裂度为Ⅵ级。
三.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主要技术标准
本桥技术标准按二级公路和城市主干道综合考虑拟定为:
道路等级:二级公路,城市主干道Ⅱ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2)设计荷载等级: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计算
3)设计洪水频率:50年一遇
4)桥面宽度:
人行道:净宽2.0米(每侧)
行车道:15.5米(双幅),15.0米(单幅设中间双黄线)
匝道:7.0米(净宽)
护栏:0.25米
5)坡度:纵坡≤3.5%(机动车道),≤3%(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横坡 1.5%(直线段)
6)平曲线半径:≥35米
7)竖曲线半径:凹曲线R≥5000米
凸曲线R≥3000米
8)地震烈度:Ⅵ度
设计规范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TJ11-93)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城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