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功利主义理论.ppt

发布:2017-03-04约4.95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功利主義: 教學目的 明白功利主義的原則— 後果好壞重於事件本身的對錯 功利主義的類型 Rule utilitarianism Act utilitarianism 明白功利主義的優點與缺點 以功利主義作論點來討論 明白倫理學及倫理行為的判斷依據 倫理行為的判斷依據 倫理學是什麼? 日常行為的道德判斷的依據 倫理學理論通常發展出一般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則常,成為我們日常行為的道德判斷的依據。 例:一切以人的利益為依歸就是善;例如誠實行為 思考問題 「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 「功利」二字已成為一個貶義詞 「功利主義」則被曲解為「唯利是圖的勢利思想」 「功利主義」乃utilitarianism 之中譯 功利主義關心的問題(1): 人應該做什麼? 「人應該做什麼?」 功利主義關心的問題(2): 動機重要?後果重要? 功利主義關心的問題(2): 行為重要?結果重要? 後果論:功利主義以一個行動的後果來說明它的道德性質 Utilitarianism is a consequentialist ethical system, which means it is concerned with consequences 功利主義與其他倫理學說不同;有些倫理學說在評價行為的對與錯時,不考慮行為的結果,只按當事人的動機來判斷行為的是或非。 在功利主義者看來,不好的動機也可能做出好事 功利主義的關心(3): 好結果/次好結果/壞結果? 對於結果的概念︰ 功利主義者將行為所產生的好的結果及壞的結果均包括在內。 如果兩種行為的結果差別不大,則功利主義者認為它們之間的選擇不存在道德問題。 (Mill 認為︰只有當行為的結果具有重大意義時,則應當區分道德上的是或非。) 代表人物 邊沁(J. Bentham) 穆勒(J. S. Mill) Jeremy Bentham 邊沁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快樂都是一樣的,它們在本質上是沒有分別的。不同快樂之間只有數量上的分別。我們只可以說,某行為帶來的快樂較多,另一個行為帶來的快樂較少 。 He said the correct action in any situation is the one that leads to the most happiness or the least pain. The more happiness caused, the better the moral act. John Stuart Mill 繆納乃邊沁的弟子,在何謂「快樂」的問題上,他們有根本性的分歧。他認為快樂並非只有量上的分別,而且也有等級上的分別,因此無論有再多的低等快樂也不及高等的快樂。繆納認為人有能力追求高級的快樂,例如從追求真、善、美等過程中獲得的快樂。而高級的快樂亦往往是大眾認同的快樂而非一己之快樂。 Mill argued that utilitarianism doesn’t j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quantity of happiness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the happiness. Mill said there are higher and lower pleasures. The higher pleasure are those which people prefer over lower pleasures. 例:接受良好教育的快樂往往高於整天躺著什麼都不做的快樂。 總結:功利主義的核心問題與答案 行為後果是否為「最多人」帶來幸福? 行為的後果是否帶給人「最大的幸福」 (maximum Happiness) ? → 能夠為「最多人」帶來「最大的幸福」( the greatest happiness of greatest number)便是「最好的行為」。 3. 功利主義的類型 規條功利主義vs行為功利主義 怎樣評價好心做壞事,壞心反而做了好事? 功利主義分別出現了兩大陣營 --- 行為功利主義及規條功利主義。 規條功利主義(Rule Utilitarianism) 某些行為已被評估為「能否為大多數人帶來最大的快樂」,我們在判斷個別行為時,亦應依據此大原則考慮。 例:「誠實」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互信,促進社會穩定,能為大多數人謀取最大的幸福,因此是符合道德的。 行為功利主義(Act Utilitarianism) 對於某行為能否「為大多數人謀取最大的快樂」,每一個事件都有其獨特性,不可以將某道德原則推廣至全人類之上,因此只可以推判出 --- 「在此時、此刻、此情、此境中,某某行為是道德或不道德。」 例:我們不能夠簡單地判言誠實是道德的,因為有人說謊是基於善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