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经常咬人的孩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面对经常咬人的孩子?
有一个家长说,儿子上周在幼儿园咬伤了同学,她愧疚难当承担全责也立志要教好孩子。谁知这周去幼儿园,发现大家都在排挤孩子,就连老师也不准他和其他同学玩,自由活动时间甚至专门有老师拉着儿子,不让他加入游戏。遭遇如此冷暴力,这位妈妈又难过又愤怒。难道孩子咬人真的无可饶恕吗?这样会不会给他留下阴影呢?
这位妈妈看似只问了“孩子因为咬人,就被幼儿园老师隔离”的一个问题,但其实这是问了三个方面问题,且是相互影响和依存的。一是幼儿园如何处理孩子咬人的问题;二是某些幼儿为什么会经常咬人,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三是父母面对自己会咬人的孩子,你对此的态度和教育引导?当然,这期间也牵涉到如何处理孩子咬人情况。
再好的幼儿园,也非常怕出现咬人的孩子。许多幼儿园的师生配比较低,一个老师需要照顾5-10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偶发倒也罢了,但当老师遇到经常咬人的孩子时,也确实是很为难的,一怕被咬孩子受伤和其家长怪罪,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二怕影响其他孩子的情绪,导致正常教学无法进行;三怕其他孩子的家长担心,造成不应有的惊慌。
所以,幼儿园老师有情绪反应和讨厌咬人的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从儿童教育理念上说,当孩子在群体中情绪极不稳定时,例如咬人,幼儿园老师采取适当的隔离是符合绝大多数孩子利益,也是较正确的。同时,这对咬人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教育和惩罚。但幼儿园长期隔离和排斥孩子,是不恰当的做法,违背儿童教育的原则,也说明幼儿园老师能力欠佳。参见《 HYPERLINK /s/blog_5922b4920102dqmr.html \t _blank 孩子遇到凶恶的老师怎么办?》。
当幼儿园班级在外活动时,安排专门的老师对经常咬人的孩子进行看护,虽然幼儿园方面有做的不恰当的地方,对孩子有不良影响,但这种“惩罚”也可以理解的,园方也不想为一个孩子占据一名教师资源的。对此,家长应该及时和幼儿园沟通,共同商量解决问题,同时家长也要反思自己的管教。没有家长的配合,孩子是不可能改变咬人习惯的。
那孩子为什么会咬人?其实,孩子咬人,是其成长过程中必然经过的事件,即使最温顺、听话的孩子,也会发生咬人的事情,无需介意。2岁前的婴儿咬人通常和口腔发育有关系,对此不必大惊小怪。比如,周岁孩子由于出牙的缘故,开始用嘴和牙齿来探索世界,可能会无意识地咬人。此时父母一定要严肃地说痛,让孩子知道你的不高兴,孩子自然知道这是不允许的行为。
了解孩子咬人的频次和原因,是阻止孩子继续咬人的第一步。如果学龄前的幼儿咬人只是偶发,基本可以不管,也无需强化此事。但如果是经常性的行为,这就表示有问题了,父母需认真对待。在孩子咬人背后的原因上,比较复杂,需要家长根据孩子以往情况进行及时判断和处理。比如,孩子由于愤怒或生气咬人时,这已经是社会化习得的产物了。
孩子咬人的常见原因如下:
1、幼时的口欲期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现在只是弥补,想用嘴和牙齿去体验。判断的标准是看孩子有没有咬其他的物品,在处理上同婴儿期,只是告诉孩子痛就可以;
2、孩子由于生气或愤怒,甚至是兴奋至极而咬人,这是孩子不好的情绪或能量发泄方式;
3、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说不清楚事情的时候,会着急咬人;
4、孩子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或场景,由于恐惧和害怕,出于动物的本能保护作用,会对他们认为有“敌意”的人先发制人而发起咬人现象;
5、孩子咬人可能出于挫败或报复,把咬人当武器使用,这是一种社会化经验习得产物,往往会伴随挑衅的行为。判断的标准是孩子的表情有兴奋或愉悦的感觉;。
6、孩子咬人可能出于好奇的模仿。这是一种社会性模仿,由于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当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会觉得是件很新奇的事,于是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咬人;
7、孩子咬人可能出于家长的不良习惯。有些父母喜欢用咬孩子的方式来与孩子亲昵,孩子自然认为咬人不是坏事,是一种爱的表现;
8、孩子咬人可能是因为缺乏关注。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却想通过这种明显错误的行为,来提醒家长关注自己。因为事件一发生,家长的关注点会回到孩子身上,就算被父母责备,也好过被父母忽略;
9、有些孩子自制力较弱,遇到紧张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咬人。判断的标准是看孩子的情绪和身体语言;
10、孩子咬人可能由于玩伴过少,不懂的交往的方式,也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着急之下会咬人发泄。。
对于2岁以后的咬人行为,若是经常性的,父母和家长一定要及时处理。那如何阻止孩子继续咬人?
第一,要立刻坚决的制止咬人行为,把孩子与被咬的人分开,同时严肃而明确地告诉孩子你不喜欢这样,这是不礼貌的行为。若孩子继续,可以握住孩子的手,或者紧紧抱住,防止孩子再次咬人。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家长要保持镇静,不要责备或惩罚孩子,因为惩罚会引起孩子的愤怒和怨恨,导致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