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军事发烧友沦为枪贩.doc

发布:2018-05-25约4.8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军事发烧友沦为枪贩-法律 军事发烧友沦为枪贩 文/苏宫新 闵三汀 为了严格控制枪支的流动,极大地减少因私人枪械火拼带来的伤害公民生命财产的事件,为民众营造比较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并为我国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国是世界上枪支管理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现行的禁枪政策全面禁止私人拥有步枪、手枪等杀伤性枪械。作为我国第部关于枪支管理的法律,1996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便标志着我国枪支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一些原本可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的气枪、火枪等杀伤性不强的枪支,也都被一并禁止了,制造、贩卖或持有违禁枪支的行为即构成犯罪。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禁枪政策更为严格,公安部出台的《仿真枪认定标准》将仿真枪也纳入到警方查禁的枪支范围之内。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在坚决打击制售枪支等违法犯罪行为上表现出了举世瞩目的雷霆手腕和果敢决心,始终都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着缉枪治爆行动,力图尽可能地杜绝涉枪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使得我国社会的涉枪案件始终处于总体下滑的趋势,持枪犯罪发案率在世界各国中都是最低的。 但枪械文化在我国社会也始终有其生存的土壤,暴利的驱动往往会让贩枪者们铤而走险,网络上的贩枪信息也一直以半公开化的方式存在。江苏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日前便通报称,当地警方成功破获了一特大网络贩枪案,抓获涉案嫌疑人20多名,缴获各类枪支140余支、子弹4万余发。耐人寻味的是,此案的绝大部分嫌疑人均为“军事发烧友”,其职业包括大学辅导员、公务员等,他们都因为对枪支的“爱好”而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案情:徐州贩枪案始末 2014年6月底的一天,熟睡中的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市民叶女士被一声脆响惊醒,她检查发现家里的窗户上多出了一个小洞,于是急忙报警。徐州警方经现场勘查,确认叶女士家窗玻璃上的小洞是枪击后留下的。且警方正在对此案展开侦查之际,又发现了一段网友拍摄上传的视频,其拍摄地点就在徐州市区,视频中可见一名头戴鸭舌帽的男子正手持枪支在楼顶射击,办案民警于是把这段视频和叶女士家遭到枪击的情况联系到了一起。 经过警方深入调查,一张暗藏在地下的贩卖枪支网络逐渐浮出水面。据首个落网的贩卖枪支嫌疑人马某交代,他是徐州本地人,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之前曾创办过一家模具加工厂,但效益并不好,后来他在网上发现枪支零件销售生意异常火爆,便萌生了加工气枪用铅弹牟利的念头,截至案发时,他已通过加工销售铅弹获利近10万元。根据马某交代的情况,云龙警方随即成立了33个抓捕组,奔赴全国15个省、33个地市抓捕涉案嫌疑人。截至同年8月,共抓获嫌疑人37名,缴获枪支零件1万余件、弹药2万多发,以及生产加工机械近百台,这起由公安部督办的特大贩卖枪支案至此本已成功侦破。 不过到了同年9月下旬的一天,徐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又接到徐州海关缉私分局的通报称,发现一件从台湾邮寄到该市的邮包中有3支疑似枪管。民警随后看到,被指藏有枪管的邮包所填写的邮寄物品是浴帘杆,但通过X光机扫描却可以看到,邮包里的浴帘杆内还装着一根根管状物。为了查清事实,办案民警决定让该邮包正常寄送,然后对邮包进行追踪以期找到收件人。该邮包很快就被送到了收件地址,但蹲守民警却发现,这是一个新开发小区的岗亭,并无人值守,显然收件人提供的地址并非自己的住所。发现该收件人在有意识地逃避警方追踪之后,办案民警更加确信该收件人从事非法勾当的嫌疑很大。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蹲守,收件人终于出现了——这是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他在确定四周没有可疑人员后,便进入岗亭收取自己的包裹。蹲守民警立即上前将其控制,并当场打开了包裹,果然在包裹内的浴帘杆管内找到了3支黑黝黝的枪管。这名年轻人小华(化名)的身份更让办案民警感到意外,他竟然是徐州某高校的辅导员,有着研究生学历。面对铁的证据,小华不得不交代了自己贩卖枪支零部件的行为。 办案民警随后对小华的住处进行搜查,结果发现了成堆的枪管以及大量枪支零部件,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军火库”。经过清点,小华家中共藏有造枪工具1套、“秃鹰”仿真气枪1支、制式枪管225支、铅弹4000多发以及其他枪支零部件,并且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中,仍有一些邮包陆续从外地寄到小华处,警方经清查又发现了157支枪管及气枪铅弹4万多发……据办案民警介绍,从小华家搜出的这些枪支零部件如果组装起来,至少可以加工成六七十支完整的枪支,而且经过鉴定,他所持有的“秃鹰”仿真气枪杀伤力巨大,能够在50米开外轻松击碎啤酒瓶,并且枪支的精度也非常好,堪称“专业级”枪械。 据小华交代,他从小就特别喜欢枪支,是个地道的“军事发烧友”。不过他拥有如此巨量的枪支零部件,显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爱好这么简单。他随后又交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