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资料】2004年考研通信原理笔记--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概论
数字基带系统的构成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码间干扰的定义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Nyquist第一准则
部分响应系统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眼图
时域均衡器
基带传输系统构成
2.数字基带信号
数字基带信号就是消息代码的电波形。
类型: 矩形、升余弦、高斯形、半余弦脉冲.
介绍几种最基本的基带信号波形(矩形脉冲)。
(1)单极性不归零:
(2)双极性不归零:
(3)单极性归零:
(4)双极性归零波形:
(5)差分波形:(相对码波形)
(6)多值波形(多电平波形)
如图:
3.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基带信号是一个随机脉冲序列。
随机脉冲序列可表示成:
式中:TS为每一码元的宽度。
是任意的脉冲。
设:任一码元时间内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和1-P,它们的出现是互不依赖的(统计独立)。
*介绍一种随机序列谱分析的典型方法。
结论:
包括两个部分:连续谱及离散谱。
连续谱总是存在。
离散谱不总是存在。
分析频谱的特点明确能否从脉冲序列中直接提取离散分量位同步、载波同步
g1(t)、g2(t)波形没有加以限定,故:此法同样可确定调制波形的功率谱密度。
另一种随机序列谱分析的方法
MPAM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an}广义平稳,以一定的概率取M个电平中的一个值。
广义平稳随机过程{an}在各符号之间独立的条件下所发送的MPAM信号的PSD为:
4.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传输码——线路码
传输码的结构应具有下列主要特性:
(1)能从其相应的基带信号中获取定时信息。
(2)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或有很小的低频成分。
(3)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
(4)尽可能地提高传输码型的传输效率。
(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
*介绍目前常见的几种传输码。
(1)AMI——传号交替反转码。(1B/1T)
(2)HDB3——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改进AMI码)
编码原理:
*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
*AMI码没有4个以上连0串时,AMI=HDB3码;
*当出现4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
每 代
V的符号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破坏符号。
B的符号与前一非0符号反极性。
相邻V的符号之间有奇数个非0符号——000V
相邻V的符号之间有偶数个非0符号——B00V
(3) 双相码——Manchester码:
(4) CMI码——传号反转码:
编码规则为:1→ 11和00( 交替)
0→ 01
(6) Miller码( 密勒)延迟调制码(双相码的一种变形)
编码规则:
5.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第K个码元的判决,由第K次抽样决定。
-------经传输的样值。
--------码间干扰。
---------随机噪声。
设门限V:
当码间干扰及噪声均较小时,才能无误判。
(1)求无码间干扰的条件:
要求:
既:
满足此H(ω)可用付氏变换求得。
——抽样点上无码间干扰,Nyquist第一准则。
*式为Nyquist第一准则
*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的频域要求。
Nyquist第一准则的物理意义:
H(ω)用间隔2π/Ts分割后,在区间(-π/Ts,π/Ts)上能否叠加出一根水平直线(即为某常数),为某常数既是符合无码间干扰条件的。
满足*式的H(ω)很多。
(2)理想低通型
无码间干扰时最高的码元速率:
系统的频率宽度为:
最高频带利用率:
(波特/赫)
*最高频带利用率:二进制
M进制
(理想低通滤波特性)
*设系统频率为w(赫),
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输速率为2w(波特)。
这个传输速率------称为奈奎斯特速率。
*理想低通滤波特性达到了系统有效性能的极限,可是这种特性是无法实现的。
(3)实际的滤波器
实际上把H(ω)按间隔2π/Ts的宽度分割成三段,只要这三段在区间(-π/Ts,π/Ts)上能叠加出理想滤波特性来,则H(ω)也能消除码间干扰。
下图表示了分割及叠加的过程:
图中的“圆滑”,通常被称为“滚降”。
定义滚降系数:
w1是无滚降时的截止频率。
w2为滚降部分的截止频率。
α=0,LP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