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与系统-第五章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主要内容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 符号间干扰及奈奎斯特准则 信道均衡 眼图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基带信号:频带分布在低频段(通常包含直流)且未经过调制的信号; 数字基带信号:用不同幅度的电脉冲表示码元的不同取值,由此形成的二进制电脉冲序列; 模拟基带信号:未经过调制的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通信系统包括两种情况: 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码型:电脉冲的存在形式; 码型编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表示过程; 码型译码:由码型还原为原来数字信号的过程。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为什么数字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不直接采用自然编码的数字信号进行基带传输 ? 自然编码的数字基带信号包含直流分量或低频分量,信道难以满足传输要求,传输可能受限; 接收时不便于提取同步信号 ; 由于限带和定时抖动,易产生码间干扰; 信号码型选择与波形形式直接影响传输的可靠性与信道带宽利用率;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选择码型应遵循的原则 对于传输频带低端受限的信道,线路编码应不含直流分量 ; 码型选择仅仅是传输的中间过程; 便于从信号中提取位定时信息; 自身具有抗噪声及干扰的能力; 码型具有一定检错能力; 能减少误码扩散; 频谱收敛,节省传输带宽,减少码间干扰; 编解码简单,降低通信延时与成本;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单极性不归零码(单极性NRZ) 用高电平和低电平(常为零电平)两种取值分别表示二进制码1和0 ; 双极性不归零码(双极性NRZ) 用正电平和负电平分别表示1和0 ;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单极性归零码(单极性RZ) RZ码发送1时高电平在整个码元期间T内只持续一段时间,在其余时间则返回到零电平,发送0时用零电平表示 双极性归零码(双极性RZ) 用正极性的归零码和负极性的归零码分别表示1和0 ;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差分码 1和0分别用电平的跳变或不变来表示 ; 传号差分码NRZ(M):用电平跳变表示1; 空号差分码NRZ(S):用电平跳变表示0;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数字双相码 (分相码或曼彻斯特码 ) 用一个周期的方波表示1,用方波的反相波形表示0,并且都是双极性非归零脉冲。 密勒码(延迟调制) 1用码元间隔中心出现跃变表示,即用10或01表示; 0有两种情况:单0时在码元间隔内不出现电平跃变,而且在与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无跃变;出现连0时,在两个0的边界处出现电平跃变,即00与11交替;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传号反转码(CMI码 ) 1交替地用00和11两位码表示; 0固定地用01表示 ;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 ) 二进制码0用0电平表示; 二进制码1交替地用+1和-1的半占空归零码表示;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n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n码) HDBn码是采用在连“0”码中插入“1”码的方式破坏连“0”状态; HDBn码的取代节有两种:B00...0V和00...V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多元码 当数字信息有M种符号时,称为M元码,因为M>2,所以M元码也称多元码。 主要特点 比特率(信息传输速率)大于波特率(码元传输速率); 在波特率相同的情况下(传输带宽相同),多元码的比特率提高了lbM倍 ;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 数字基带信号是随机的脉冲序列。 可看作信号中代表 “0”和“1”的信号出现概率分别为P和(1?P); 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 二进制随机脉冲序列的功率谱一般包含连续谱和离散谱两部分。 连续谱总是存在,可用以确定传输数字信号的带宽; 离散谱却不一定存在,它与脉冲波形及出现的概率有关。 符号间干扰 符号间干扰(码间串扰 ) 前面的码元对后面的若干码元造成的不良影响 ; 码间串扰和信道噪声是影响基带信号进行可靠传输的主要因素; 符号间干扰 基带信号传输系统的典型模型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接收波形满足抽样值无串扰的充要条件: 仅在本码元的抽样时刻上有最大值,而对其它码元的抽样时刻信号值无影响;即在抽样点上不存在码间干扰; 接收信号抽样频谱序列之和等于常数 ;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理想低通信号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无码间串扰示意图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系统传输能力的极限值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升余弦频谱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部分响应系统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波形频谱: 输出波形: 无失真数字基带传输 实用部分响应编码 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