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信息化教学资源广开校本教研渠道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用活信息化教学资源 广开校本教研渠道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同心县实验小学用活信息化教学资源、激活校本教研专项总结
我校自全区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在区教研室领导和专家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主要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特别是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用活信息化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工作重点,使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驶入了高速路。
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注入了活力,拓宽了校本教研的渠道,激发了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研的工作热情。广大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学习教学理论,分享实践智慧,实现专业理想,逐步在这块肥沃的园地上成长,成熟,成名。现就我校在用活信息化教学资源、激活校本教研方面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丰富网络资源,为校本教研开辟源头活水
为了方便老师们学习,为了使老师们能及时的了解课堂教学的最新动态,也为了加快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步伐,学校先后启动了了西部地区远程教育项目工程,投资开通了中国现代教育网、校视通,建立了学校网页,接通了校园局域网,并通过其中的“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空中课程”、“网校空间”、“教育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教育影视馆”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凭借网络教育资源“全方位、大容量、立体化、零距离、共享性“等优势,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了一种“高效、节省、便利”的教研形式,既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又节约了培训成本,实为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学校开展校本研究的一种好方式。
二、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培训,强化教研意识
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中国现代教育网、校视通上的资源的优势,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每周利用两个早自习时间进行网络学习,组织收看“学生课堂”、“ 示范课”等资源,并从视频课的教学设计、典型例题、习题精选、学科动画、扩展资料等方面来学习借鉴,还就相关环节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学习目标编写、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等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excel、powerpoint的使用等);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与开发,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与操作(包括网络查询和网络通讯的方法, Internet浏览器的使用和E-mail等基本服务项目的使用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一年来,学校共组织开展网络学习培训25次,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实行集体电子备课和网上评课等模式,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
学校紧紧依托远程教育资源网、现代教育网、学校局域网、宁夏教研网中的“教案示例、媒体资源、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组织开展网上看课例,看设计,网上说课评课等活动,并将教学反思活动融入集体备课中,努力实现集体备课的广泛参与性。
在集体备课中,我校教师先是依据教务处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教案独自修改,接着采取“四定六备”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 “十备”,即备单元教材的分析、教学资源包的建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具的准备、共性与个性教学设计的形成、练习题的设计、教学后的反思、单元检测试题的命制、单元教学得失原因分析。我们规定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每周运用网络资源库中的素材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教师按照“四定十备”的要求,踏实有效地进行备课活动,备课时任课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及本知识系统所涉猎的相关教学资源,追求活力课堂,高效课堂,做到广采它山之石,为我所用,努力提升了教师备课的综合素质,努力实现了网络教育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我们要求教师一课一反思,要求教师依据课堂上知识生成过程中的相关事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反省、分析后制定应对策略,努力提高教师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我们还组织老师们在学校网页上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件、录像课、论文、教学故事等,以供其它老师通过回贴的方式借鉴、讨论、答疑、解惑等。
这样的网络备课,网络教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教师们往往足不出户,就能参与网上备课和网上研讨,与名家对话,与名师切磋,与同伴交流,增加了信息流量,丰富了信息储备,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四、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交互性,建立教师成长的“传、帮、带”机制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理论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师徒结对形式“,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要求名师、骨干教师每学年与一位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结对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