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课程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商品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3+2”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报关、报检等相关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商品品种、商品质量特性与要求、商品质量管理、商品标准与认证、商品质量变化、商品检验与分级、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分类管理等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鉴别商品、保养维护商品、分类管理商品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熟悉商品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商品质量鉴别、养护及管理的相关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安全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 ?
了解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商品学的研究方法。 ?
了解质量与商品质量的内涵。
了解商品质量标准及认证的相关知识。
理解商品的质量特性、一般质量要求。
理解决定和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理解商品品种的相关知识。?
熟悉商品的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
熟悉商品常用的分类标志及常见的分类方法。
熟悉商品的包装材料、包装技术。
熟悉商品检验的方法。
熟悉商品常用的养护技术。
熟悉商品编码及目录。
2.能力目标 ?
能鉴别商品的质量,并准确的对商品进行验收。?
能对商品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
能合理的选择与使用包装材料及包装技术。 ?
能科学的对商品进行养护。
能适当的对商品进行编码及形成目录。
3.素质目标
具备一定的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
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64学时。
四、课程学分
本课程建议学分为4学分。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训练的目的,教学设计紧密联系生活,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理实一体,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认知商品及商品学 理解商品的内涵,了解商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意义。 讲述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2 2 商品品种 理解商品品种内涵,能识别不同的商品品种、建立品种意识。 多媒体、实物、超市考察、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2 3 商品的质量特性与要求 理解解商品的质量特性与质量要求的不同含义,能判断商品的质量特性,能识读商品的质量要求,建立质量意识。
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4 4 商品质量管理 理解商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熟悉PDCA环。 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 2 5 商品标准与认证 了解商品的标准及认证的含义、意义;熟悉标准的不同级别;熟悉认证的类别及不同的认证标志。能识别不同的标准级别及认证标志。建立质量意识。 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4 6 商品质量变化 熟悉商品常见的质量变化,了解引起质量变化的原因。能判断不同商品的质量变化。建立质量保护意识。
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6 7 商品检验与分级 熟悉商品质量的检验方法及商品质量分级。能选择商品合适的检验方法,能判断商品的品级。
多媒体、实验、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6 8 商品包装 熟悉商品各种包装材料的特点,熟悉商品各种包装技法,
熟悉运输包装与销售包装标识的特点与内容。能选择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技术,能识读不同的包装标志。
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6 9 商品养护 了解商品养护的含义与意义,熟悉常用的养护技术。能选择使用合适的养护技术。建立商品质量保护意识。 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8 10 商品分类管理 了解常用的分类标志,熟悉常用的商品分类及商品编码的方法,了解商品的目录。能科学的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质量安全意识。 超市参观考察、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6 11 典型大类商品 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学习包括普通商品、特殊商品的基本知识和储运措施。能鉴别不同商品的质量,能根据不同商品的特点进行养护和分类管理。
企业考察、多媒体、实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 18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多媒体、实物、调查等多种教学手段及案例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多媒体、实物、调查等教学手段的运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商品,我们身边就有丰富的《商品学》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调查等多种手段,充分挖掘身边的案例、实物、网络及各类媒体等各种资源,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