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药养生保健治疗冠心病详解.pptx

发布:2016-08-08约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害 在各类心脏病中,冠心病的死亡人数远超其他心脏病。 WHO统计,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被称为“第一杀手”,81%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是冠心病,我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 54.4 万/年。 因心脏病不幸逝世的名人 古月——68岁,心肌梗塞 高秀敏——46岁,心脏病 马季——68岁,心脏病 (2005年07月02日) (2005年8月18日) (2006年12月20日) 冠状 动脉 粥样硬化性 狭窄或阻塞 ,或发生痉 挛或血栓 管腔阻塞 心绞痛 心肌梗塞、心肌坏死等 心肌供血不足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 心脏病。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临床表现 心绞痛 心前区或胸骨后有闷痛、压榨或窒息感,疼痛可放射到 左肩或左上肢小指端,含硝酸甘油3~5分钟后迅速缓解 心肌梗塞 心前区疼痛症状更严重,时间更长,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 胃肠道症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体征: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 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 概说——概念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尤在泾:“痹者,闭也。” 1.部位:胸部,即颈以下,腹部以上。 2.症状:窒闷、疼痛、呼吸困难。 3.程度:有轻、中、重之分 轻——仅感胸闷气憋,呼吸欠畅; 中——胸部满闷而痛; 重——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概说——沿革 (一)《内经》描述临床表现 (一)《内经》描述临床表现 《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 《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素问·缪刺论》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 概说——沿革 (二)《金匮要略》设专篇论述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1.临床表现:轻:“胸中气塞短气”。中:“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重:“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2.病因病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下焦阴寒气盛(阴邪上乘),本虚标实。 3.治疗法则:分虚实论治,重在攻邪治标,以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为主。 4.主要方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乌头赤石脂丸、人参汤等九方。 概说——沿革 (三)后世医家论述颇多 1.《世医得效方》提出苏合香丸“治暴卒心痛”; 2.《症因脉治》指出胸痹的发生与七情、六欲、过 食辛热有关; 3.《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桃仁、红花、 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 4.《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5.《医林改错》创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 主要见于——缺血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 其它——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支、阻塞性肺气肿、食管炎、慢性胃炎以及某些神经官能症等出现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不得卧等症状者,也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概说——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病因 (一)寒邪内侵 《素问·调经论》:“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 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 《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 为痹结也。” 居处寒冷 阻遏胸阳 严寒气候 寒凝气滞 气温骤冷 冷水洗浴 血行瘀滞 (二)饮食失调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 病因病机——病因 妨碍血行 痰瘀交阻 肥甘厚味 伤脾 痰浊内生 阻遏胸阳 烟酒过度 气虚推动无力 血行不畅 (三)情志失调 《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 病因病机——病因 忧思伤脾 气结 血瘀 津聚 痰浊 痹阻心脉,阻遏心阳 郁怒伤肝 气郁不达 火灼津成痰 (四)劳倦内伤 脾气虚弱 生化乏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