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显微组分鉴定与定量实验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煤岩微观组分鉴定与定量》实验指导书
侯锦秀 编写
河南理工大学
二〇一二年九月
前 言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回答实验教师的提问,回答不合要求者,须重新预习,才能进行实验。
2、对规定实验外确属需要的内容,可先提出实验原理和方法,经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
3、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服从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
4、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使用前详细检查,使用后要整理就位,发现丢失或损坏应立即报告,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不准将任何实验室物品带出室外。
5、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持现场,不得自行处理,待指导教师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6、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抛纸屑杂物,要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7、实验完毕后,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及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
8、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分析结果、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及图表等。对不合格要求的实验报告应退回重做。
9、对违反实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仅器设备、私自拆卸仪器而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规定处理。
10、在进入实验室前,务必搞好个人卫生,不得将脏物带入室内,有净化要求的实验室,进室必须换拖鞋。
目 录
实验一 煤的显微组分鉴定与定量 4
实验一 煤的显微组分鉴定与定量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房间:安全学院429
一、实验目的
熟悉三大组分在反射光和透射光下的光学特性,在反射偏光显微镜下测定煤的显微组分。
二、实验内容
主要通过显微镜下观察,鉴定不同显微煤岩组分特征,主要包括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各组分的识别标志。
(一)镜质组
镜质组是煤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显微组分组。它是由植物的根、茎、叶在复水的还原条件下,经过凝胶化作用而形成。低中煤阶时,镜质组在透射光下具橙红、褐红色、反射光下呈灰至浅灰色。
1.结构镜质体
保存有植物的细胞结构,在煤中往往呈透镜体状产出。把细胞壁称为结构镜质体;细胞腔往往被无结构镜质体、树脂体、微粒体或粘土矿物所充填,胞腔充填物不属于结构镜质体。根据细胞结构保存的完好程度,又可分为以下两种亚组分:
1)结构镜质体:细胞结构保存完好,胸腔排列整齐.胞壁不膨胀或稍有膨胀
2)结构镜质体:胞壁膨胀,胞腔变小,胞腔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齐
2.无结构镜质体
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植物的细胞结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粒状结构。据形态、产状和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四个亚组分:
1)均质镜质体 植物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变成均一状的凝胶。在煤中以透镜状或条带状产出。均质镜质体轮廓清楚,成分均一,不含任何其它杂质。
2)胶质镜质体 指胶体腐植溶液充填到植物胞腔或其它空腔中沉淀成凝胶而形成。
3)基质镜质体 指植物木质纤维组织经彻底的凝胶化作用,变成极细的分散腐植凝胶或胶体溶液,以后再经凝聚而成。它呈基质状态,是作为其它各种显微组分的胶结物出现。基质镜质体的反射率通常略低于其它镜质体。
4)团块镜质体 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单独出现。它是由植物细胞壁分泌出的树皮鞣质称所形成,也可由腐植凝胶形成。它的反射率通常比结构镜质体高。
3.碎屑镜质体
粒度小于30μm的镜质体。大多来源于泥炭化阶段就已被分解了的植物或腐植泥炭的颗粒,它们很少是由于镜质组受压而成的碎片。当它和其它镜质组的组分在一起时不易区别开,只有被不同的显微组包围时才可观察到(就目前我校显微镜条件,此组分可以不鉴定)。
(二)惰性组(丝质组)
是煤中常见的显微组分组。它是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组织在比较干燥的氧化条件下,经过丝炭化作用后在泥炭沼泽中沉积下来所形成;也可以由泥炭表面经炭化、氧化、腐败作用和真菌的腐蚀所造成。真菌菌类体在原来植物时就已是惰性组,惰性组还可以由镜质组和壳质组经煤化作用形成。惰性组在透射光下为黑色不透明,反射光下为亮白色至黄白色。
惰性组包括丝质体、半丝质体、粗粒体、菌类体、碎屑惰性体和微粒体。
1.丝质体
丝质体分为4种:火焚丝质体、氧化丝质体、原生丝质体和煤化丝质体。
1)火焚丝质体 与森林火灾有关。火焚丝质体常具有特别薄的细胞壁,植物的细胞壁保存非常好,甚至胞间隙也清晰可见,有时可见年轮,胞腔通常是空的,也可充填粘土、黄铁矿等;火焚丝质体具高的反射率,淡黄的颜色和高的突起。很脆,易碎裂成极小的碎片。
2)氧化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