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与和平发展 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国崛起与和平发展 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
在新世纪初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怎样和平看待“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取得的成功举世瞩目,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威胁论”在世界一些角落几度翻滚,之后又冒出“中国崩溃论”。这些论调之目的在于丑化中国形象,遏制中国崛起。直到中国领导人响亮地提出“和平崛起”理论,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同。
温家宝访美提出“和平崛起”的承诺,与他行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相关。那次“学习”的主题定为“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这“主要国家”,包括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前苏联和美国。
这次集体学习,实际上是中国新领导层的一次集体探索,要在小国为何成霸主、帝国为何会消亡、强国为何不能永续等一系列问题上,摸出兴盛与衰落的规律,探求中国的发展之路。
而“和平崛起”的口号,正是近年来以来经过学界的一番探索,中国新领导层经过一番梳理之后,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一形式表现的成果,再经由温家宝的访美正式提出,既作为“自己“治国理政”的新定位,又作为对外界的一个重要承诺。
和平崛起的传统基因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显赫一世、威震四海的大国,都是依靠武力扩张、侵略掠夺、殖民奴役起家的。从古代的亚述、马其顿、波斯、罗马,到近代的奥斯曼、大不列颠、德意志、日本,无一不是用剑与火开辟了通向帝国的道路。国家靠战争崛起,不可避免地造成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并埋下各民族与各国家之间关系动荡的祸根。结果,表面强大和繁荣的帝国往往不久便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应验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速焉”的古话。二战的结束,宣告了“战争崛起论”的历史性终结。战后,日本、德国和其他欧洲大国都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从反面证明,“和平崛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和平崛起”可以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传统基因,儒家思想历来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历来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厌恶侵略战争。在唐代的“贞观之治”和清代的“乾隆盛世”,中国都是当时世界上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却不屑于对外诉诸武力搞扩张,而是实行睦邻友好政策,鼓励商贸交流。唐代的长安城内,各国商贾云集,如同当今纽约大都市一般热闹;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更是记载了中国的先辈们孜孜追求“和平发展”的历史轨迹。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最远抵达北非,一路留下的是友谊邦交和货物贸易,却未在海外占领一寸土地。
做负责任的大国
过去中国自我设定自己是国际社会的“体制外”的不合作者,自外于世界潮流,甚至认为自己处在文明发展的巅峰因而是水深火热的世界的“拯救者”。其中最大的教训是浪费了大量时间,最大的受害者则是广大的人民。
一场大梦醒来之后,中国开始了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做正常国家的进程。中国的国际政治观念也从孤独的愤怒、寻求战略对决转向和谐共处、和而不同。这不仅是中国要对外倡导的国际政治理念,也是一种良好的国内政治生态。而中国要崛起,国内的政治文明当然也必须是先进的。中国还应当积极倡导“负责任精神”。以一个建设性的、负责任的、受欢迎的形象崛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