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和平发展的中国与大国关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和平发展的中国与大国关系
一、中国的和平崛起的由来
1、 和平崛起的提出
200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在博鳌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
2、中国和平崛起阐述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首采纳了“和平崛起”的提法。 200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国和平崛起的五大要义:
2004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重申了中国和平崛起的五大要义: 第一,和平崛起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中国的崛起,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 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 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长期奋斗。 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4、“和平崛起”的涵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首先是指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高
第二,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和平崛起”的核心内容
第三,建设巩固的国防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保障
第四,祖国统一是“和平崛起”的应有之意
第五,“崛起”的中国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
(一)和平发展的理念
1、和平发展理念的提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9月6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这份13000多字的白皮书,分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五章,界定出中国核心利益的范围。
2、总体目标:对内求发展与和谐,对外求合作与和平
中国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是,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合作、求和平。这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发展规划和大政方针,落实在中国发展进程的广泛实践中。
这个总体目标表明,和平发展不仅是外交政策,而是中国内政外交的结合,表明中国秉持的内外原则是一致的。
3、和平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表明了几层含义:
第一,和平发展是中国政府总结多年历史经验,凝聚整个国家决心的重大战略;
第二,上升为国家意志表明我们认为这条道路能成功、能走得通;
第三,作为国家意志,这个政策不是一个短期的、暂时的策略,而是长期坚持的战略。
4、明确界定“核心利益”
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各国要相互尊重各国的核心利益,其他国家不能无视或忽视中国的核心利益。
5、和平发展道路的“六大特征”
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是强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发展既要考虑经济发展,也要考虑改善民生和环境保护;
第二,自主发展指出这种发展是自己的内生需求,不是迫于外界压力的发展,是考虑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的发展;
第三,开放发展表明关起门是发展不起来的,发展不仅要发展中国国内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要有利于世界共同发展;
第四,和平发展指出不以武力夺取资源和市场,在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求发展;
第五,合作发展表明要跟外国合作,大家齐心把蛋糕做大;
第六,共同发展表明各国要走一条互利共赢的道路,共同参与全球治理。
(二)和平发展战略
1、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
中国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不排挤任何国家,中国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对周边邻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
这主要是针对亚太,包括我们周边国家讲的。从逻辑和理论上看,世界发展的经验教训证明,大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登上全球高峰,首先要在自己所在的区域建立相互信任,形成有向心力的对话氛围。从现实看,近年中国周边国家情况呈现复杂局面,一方面各方积极发展对华贸易,另一方面在安全上仍然有各式各样的疑惑和担忧,担心中国强大后可能在主权纠纷、海上争端上采取强硬态度。白皮书中这段话既是向外部昭示,中国未来发展是互利共赢,其次也是提醒国人在自身发展强大同时不要忘了周边国家需要我们采取谦虚态度,特别是面对一些棘手问题时。
2、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绝非权宜之计
中国将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不会也无意同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