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观察.doc

发布:2017-08-29约1.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观察[摘 要] 目的:探讨臭氧水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臭氧水进行穴位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3个月随访,有效率93.3%。结论:臭氧水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简单方便,疗效满意。 [关键词] 臭氧水;腰背肌筋膜炎;穴位注射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易被忽略而被误诊。笔者在临床中对30例运用臭氧水治疗本病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病人均来自我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均通过详细的病史与体格检查,男16例,女14例;年龄21—60岁,平均47.2岁,病程最短28天,最长10年。 1.2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关于腰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骶棘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腰背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线、腰椎CT检查无阳性征象。 1.3诊疗方法 采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臭氧水发生器为济南三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取穴:腰部阿是穴、华佗夹脊穴、肾俞(双)、大肠俞(双)、委中(双)、阳陵泉(双)等。穴位局部消毒后,用10ml注射器抽取浓度为23μg/ml臭氧水,刺入穴位有沉胀感,刺入深度按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穴位针刺深度,且回抽无物后,每个穴位一次注射3—5ml臭氧水,术毕用创可贴贴住针孔,嘱患者休息半小时,观察无异常反应时可离开。1天内不得洗浴,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患者如果治疗不满4次,但症状消失者可以不再做下次治疗。 2 结果 2.1疗效评定 痊愈: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压痛,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局部疼痛基本消失、无明显压痛,肢体活动大致正常,随访3个月病情无加重;有效:局部压痛减轻、轻度压痛,肢体活动有改善,可参加轻便工作,随访3个月病情无加重;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2.2治疗结果 经临床随访3个月,本组30例病人中,经1个疗程治疗,治愈17人,占56.7%,显效8人,占26.6%,有效3人,占10%,无效2人,占6.7%。总有效率为93.3%。 3 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慢性外揉异性炎症性病,通常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慢性等而引起的病变[2]。多因腰背部肌肉的急性扭挫伤未能及时治疗或由于长期单一姿势长期负重的体力劳动等使得局部肌肉及筋膜反复长期受外力的牵拉而形成本病。其病损点及周围组织常发生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及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导致纤维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神经而出现症状[3]。祖国医学将该病归属于“肌筋痹”范畴,其病机为肾本素虚,加之劳损及肾,又为风寒湿邪所侵,留滞肌肉筋脉,湿聚成痰,致使筋膜不和,肌肉拘挛,脉络壅滞,痰瘀交阻。中医多责之于外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劳损等所致经络痹阻不通、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日久则肌筋挛缩,僵硬成结[4]。 臭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中断炎症效应物前列腺素的合成,拮抗炎症反应中释放的免疫因子,扩张血管,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组织水肿及粘连,从而达到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还可影响巨噬细胞及白细胞胞膜,使病灶周围的白细胞及吞噬细胞活性正常化或增强,促进炎症的消退,间接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从而加速病灶处修复过程。臭氧水注射于穴位后,在其滞留于穴位的过程中,可直接刺激穴位,且弥散于穴位中的臭氧水还能通过经络反射和经络循环途径迅速并持续地作用于相应的病理组织器官,发挥其治疗效能。 总之,臭氧水穴位注射可有效地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而且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0—201. [2]赵家胜.腰背肌筋膜与腰背肌筋膜炎诊治的机理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3).21—22 [3]李仲廉,安建雄,倪家骧,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4. [4]程爱萍.中医治疗背肌筋膜炎研究述评[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945—946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