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颈椎病9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颈椎病9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丁 (贵州省骨科医院 550002)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131-01
【摘要】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红花注射液辅助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推拿按摩治疗组)47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治愈3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治愈2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8.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lt;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头晕、头痛、视觉障碍、迷路症状等缓解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lt;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红花注射液 穴位注射 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关节的动力性、机械性或血管因素而产生以眩晕为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综合征。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引起椎间隙不稳、椎体及椎间关节发生骨刺,进而使椎间孔变小;在颈部活动时,侧方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刺可能刺激或压迫同侧的椎动脉及其壁上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血管腔变小、血流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等临床症状的发生[1]。我院自近年来采用红花注射液结合推拿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得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红花注射液辅助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推拿按摩治疗组)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38~76岁,平均51.4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2.6年。对照组47例患者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1~74岁,平均50.8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3.1年。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推拿按摩治疗,包括颈部揉按、捏拿、按压等操作;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山西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穴位注射。穴位选择相应的节段椎体双侧的华佗夹脊穴,配穴为风池、天柱、百会、后溪。操作方法:选用红花注射液10ml用10m1的一次性注射器,取患者相应节段颈椎上下双侧的华佗夹脊穴,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于相应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进针,待患者酸胀得气后,回抽无血,方可将红花注射液注入,每穴5ml。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疼痛、头晕、视觉障碍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随访6个月无复发;有效: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基本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无效:不符合以上临床指征者。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plusmn;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hi;2检验,均以Plt;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治愈3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治愈2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8.7%。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lt;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49) 36 11 2 95.9%
对照组(n=47) 27 10 10 78.7%
2.2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两组患者头晕、头痛、视觉障碍、迷路症状等缓解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lt;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xplusmn;s,d)
组别 头晕 头痛 视觉障碍 迷路症状
观察组(n=49) 7.2plusmn;2.6 11.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