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曲林治疗脑卒中伴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舍曲林治疗脑卒中伴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5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抗凝、活血化瘀及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同时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舍曲林50 mg、1次/d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 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有效率分别为88.0%、84.0%和52.0%、5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均无药物过敏史、无其他严重肝、肾疾病及精神障碍等病史。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其中包括脱水治疗,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血压,抗凝治疗,活血化瘀治疗及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失衡的治疗,与此同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同时给予舍曲林(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50 mg,1次/d进行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
1.3 疗效评定 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行HAMD抑郁量表、MESSS量表评分。疗效评定按评分的减分率标准。抑郁恢复疗效标准:痊愈减少率75% ;显效≥50%;有效≥25% ;无效≤25%。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标准:痊愈减分率为91%~100% ;显著进步为50%~90% ;进步20%~49% ;无变化≤20%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D评分疗效评定结果 经4周治疗,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9倒,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12例。两组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分别为88.0%和52.0%,经χ2 检验,得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MESSS评分疗效评定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中痊愈的有3例,显著进步的有7例,进步的有11例,无变化的有4例;对照组中痊愈的有1例,显著进步的有4例,进步的有9例,无变化的有11例。两组的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分别为86.0%和56.0%,经χ2 检验,得出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副反应 治疗组除了有3例发生了失眠、2例发生了口干,但是这些症状都较轻,继续用药治疗观察这些症状都自行消失,其余病例都没有明显的副反应。治疗后进行复查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均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该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应激性负性事件,发生机制为:①大脑损害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合成低下而发生抑郁症状[5];②生活事件的应激,脑卒中后瘫痪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而产生忧郁绝望等心理障碍,从而发生抑郁。尤其是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责任心强,社会地位较高的患者易并发抑郁症;③病变部位与大小,前部病灶较后部病灶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高,左侧大脑前部损害比其他部位损害更常发生抑郁症;④脑卒中后局部组织低灌流。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抑郁症状一般多发生在脑卒中后2周,而该阶段正是急性脑卒中治疗的黄金阶段,患者因抑郁而造成血压难以控制,睡眠障碍,情绪波动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从多方面直接影响患者采取积极措施应付应激的主动性,对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极为不利,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时间,甚至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这也是脑卒中不仅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而且对其精神、心理、生理及免疫状态造成严重影响的原因。
舍曲林主要成分为盐酸舍曲林。其化学名称为:(1S-顺式)-4-(3,4-二氯苯基)-1,2,3,4-四氢-N-甲基-1-萘胺盐酸盐。盐酸舍曲林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与其对中枢神经元5-羟色胺重摄取的抑制有关。在临床剂量下,舍曲林阻断人血小板对5-羟色胺的摄取。研究提示舍曲林是一种强效和选择性的神经元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仅有微弱影响。 而5-羟色胺可以促进突触的形成,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