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玉米水分测定法(编制说明).doc

发布:2018-09-10约1.29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玉米水分测定法》 编制说明 河南工业大学 1 工作简况 1.1 项目背景和来源 谷物及谷物产品水分的测定一直是国内外粮食、种子部门、科研、质检机构、生产、收购、运输、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也是控制粮食品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是粮食标准中基础标准。谷物及谷物产品水分的测定,不仅是不仅影响储粮安全,而且影响粮食的色泽和品质,尤其,对于种子,会导致腐败变质,丧失发芽能力。在另一层面上不仅是技术的问题,更关系中国大多数农民增收的问题,对中国农业产生重大影响。 粮食水分含量是指粮食试样中存在的水的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比。粮食含水量在评价粮食品质中是最基本的测定项目,对于粮食的安全储藏和加工生产,以及购、销、调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粮食的一般成分分析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和灰分是基本成分的近似分析,而水分分析则是测定化学计量很明确的水分子。因此,能准确、简便、快速地测定水分子精确含量的方法是人们期待的。 目前国内谷物水分测定国标方法较多采用是105℃恒重法,所用谷物粉碎机不是专用测水粉碎机,粉碎时间长,粉碎的样品细粉多,容易堵塞物料,使粉碎室升温,谷物在粉碎过程中由于受热时间较长而损失一部分原始水分。而国外多采用ISO712方法(130℃烘2h),普遍使用的是磨盘式粉碎机。由于磨盘转速高,粉碎速度快,样品在磨室里的时间短,粉碎过程中不会造成样品水分损失。对于商品粮食玉米的水分测定,现行的国家标准有适用于所有商品粮食水分测定的GB/T5497-85《粮食、油料水分测定》,它包括105℃恒重法和130±2℃定时(40min)定温快速法;另外还有GB/T10362-89《玉米水分测定方法》:即130~133℃定时(粉碎样:4h;整粒样:38h)定温法,该法等效于ISO6540-1980《玉米水分测定方法》,并规定了粉碎玉米、整粒玉米水分测定的方法和所用仪器设备。然而我们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同时用以上三种方法对同一粉碎试样进行测定时,测定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1]。 GB5497-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中,检验水分的方法有105℃恒重法、定温定时的烘干法、隧道式烘箱法、两次烘干法,其中105℃恒重法是仲裁法,其它方法测定的结果用此法来校正。但根据GB1353-1999玉米质量标准的规定,当玉米的水分超过16%时,必须用两次烘干法来测定。两次烘干法的测定原理是一定量的试样在105℃条件下烘干30~40min,使其中水分降低到16%以下,再进行试样制备,进行第二次烘干。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农民片面追求产量,种植了越来越多的高水分玉米,这部分玉米经过30~40min的烘干,其水分不一定能够降到16%以下,且很难根据烘后试样的表面状况来判断其水分是否降到了16%以下[2]。并且会出现玉米经第一次烘干后,其水分仍大于16.0%的情况,其仍为高水分粮,故不宜直接粉碎,因为:(1)高水分粮在制备试样时不易粉碎,试样细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2)高水分粮在粉碎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导致水分散失较多,造成误差;(3)高水分粮若采用较高的温度一次性烘干,易导致试样表面“硬结”,影响颗粒内部水分的蒸发逸出,且容易造成其他成分的水解或发生其他变化,影响测定结果[3]。随着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为保证谷物测定水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保证谷物水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使其测定结果能客观地、有代表性地反映出被测粮食的水分含量,同时有利于促进国产检测设备的产品升级,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必要对现行谷物水分测定国标方法进行修定,为此,特制定本标准。 《玉米水分测定法》国家标准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实施的国家标准《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GB/T 5497-85)和《玉米水分测定法》(GB/T 10326-89)中附录A的基础上,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归口、组织和领导,由河南工业大学负责牵头,与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站、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和国家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 标准起草工作组通过对相关玉米水分测定法的分析与比较,对涉及玉米水分测定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资料查询和相关研究,对原玉米水分测定法的不准确之处和未提及之处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水分大于9%小于18%玉米的直接测定采用三种方法:105℃恒重法;130℃快速法;130℃,4 h法。通过试验三组结果的分析与比较来界定两次烘干的水分点。然后用三种方法测定9%到界定水分点间水分含量的玉米水分,即105℃恒重法;130℃定温不定时法,130℃,4h法。从而定出直接烘干的温度、时间。对于高水分玉米调整两次烘干中第一次烘干的温度、时间。最后用130℃定温不定时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