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监测和管理.doc

发布:2017-08-26约3.4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监测和管理摘要:文章根据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现场管理经验,分析了液压支架歪斜、倒架、挤架等失稳的因素,并提出了控制液压支架失稳等的措施,结合支架压力红外监测系统,对薄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进行了监测,得出了该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为薄煤层液压支架的管理提供了指导经验。 关键词:薄煤层;液压支架;压力监测;周期来压 中图分类号:TD3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165—02 综采液压支架是综采工作面的大型装备,数量多且管理困难,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经常遇到歪斜、倒架、挤架等失稳现象,造成整个工作面条件恶化,使得工作面推进困难,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调整,如果调整不当,将严重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薄煤层综采受工作面布置、煤层厚度、断层等条件以及管理因素的影响,支架支护性能低,且随着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的不断增加,液压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往往达不到要求,进一步增加了支架的管理难度。本文分析了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管理遇到的常见难题,结合现场管理经验,研究了液压支架倒架、挤架、调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液压支架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此外,采用红外监测系统对液压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进行了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初步确定了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为控制支架支护性能的稳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1 工程概况 该矿井薄煤层可采区域含煤面积约占全井田的71%,储量为58.03 Mt,约占矿井总储量的15%,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平均厚度1.37 m,不稳定系数为5.09,属不稳定型煤层,且该煤层为典型的“三软”煤层,顶板松软、煤壁松软、底板松软,煤壁对顶板支承力差,工作面易发生片帮、漏冒,工作面支护较难管理。目前该矿井已回采完3个薄煤层工作面,正在回采的31118工作面走向长度944 m,倾斜长度195 m,平均煤厚1.56 m,最小煤厚0.10 m,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老顶为香炭砂岩,平均总厚度为13 m,直接底为砂质泥岩,老底为大占砂岩,平均总厚度为18.6 m,煤层整体呈单斜构造,局部底板起伏较大。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支护采用ZY3400/12/23型掩护式液压支架,共计129架,端头支护采用整体顶梁液压支架,工作面液压系统由乳化液泵站提供动力,型号为:BRW315/31.5,额定压力31.5 MPa。 液压支架主要技术参数为:支护展开高度2 300 mm,收缩高度1 200 mm,额定工作阻力(P=40.4 MPa)3 400 kN,初撑力(P=25 MPa)2 616 kN,平均支护强度0.4~0.48 MPa,对底板前端平均比压0.97~1.63 MPa,支架中心距1 500 mm,适应工作面的倾角:≤15°,支架宽度最大(伸出侧护板)1 600 mm,最小(收回侧护板)1 430 mm,移架步距600 mm,操作方式为邻架手动操作,及时支护。 2 液压支架失稳的原因及对策 2.1 引起支架失稳的因素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和已回采的薄煤层工作面经验,液压支架支护的稳定性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①工作面倾角影响。由于工作面均采用走向伪倾斜布置,即运输巷(下付巷)标高低于回风巷(上付巷)标高,受工作面倾角的影响,支架在拉移过程中必然受重力的作用,存在自然下滑的趋势。 ②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影响。液压支架与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通过推溜油缸、推杆、十字头等连接,互为基础前后推拉,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一但输送机出现了上窜下滑的趋势,势必带动支架发生歪斜,相互挤压,甚至倾倒。 ③顶板垮落的影响。由于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工作面推进后,支架尾部受到的顶板压力相对于支架前段减少,移架时极易造成支架尾部下摆,底座前段则相对上摆,同时,采空区跨落的煤岩在重力作用下向采空区下段滚落,将加大对支架尾部向下的冲击。 ④移架操作影响。工作面采用跟机移架的方式,在拉移过程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伸缩梁未及时伸出而引起煤墙片帮、架前冒顶,拉架后支架超高、过低引起架间漏冒,使得支架不再接顶、架间受力不均,这些因素都将加剧支架间的挤、咬甚至倒架、死架的发生。 ⑤其他因素影响。工作面液压系统特别是长距离供液压力损耗、乳化液浓度不合格、管路密封及阀组损坏引起的漏液窜液、操作时供液不足等,使得支架初撑力往往达不到要求,导致支架支护性能及稳定性降低。此外,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断层、钻场、老巷等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时,尤其是遇到直接顶初次跨落、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支架也极易失稳甚至被压死。 2.2 处理液压支架失稳的措施 该矿井薄煤层工作面倾角在1°~16°之间,仅局部有较大起伏,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