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兴趣成就识字教学有效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识字兴趣成就识字教学有效性【摘 要】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在传承华夏文化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充满师生思维、智慧之光和才情的学习。在教学中,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让他们喜欢汉字,乐于学习,是低年级识字教学实现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识字教学;激趣;学习方式;学习环境
人们常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劝学的格言,然而我们更看重一个“趣”字。因为只要感兴趣,你不叫他“勤”他也会“勤”,即所谓乐此不疲。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多种灵活新颖的形式,使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
1.感受汉字之美,激发识字兴趣
(1)借助形体美——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是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中提出:“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主动发现汉字字形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汉字有形有音还有一定的意义,是音形义的综合体”。如:教学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睛、清、蜻、睛”时,有学生问:“这四个字只有左边部分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带着好奇,积极动起了脑筋,答案在学生的互相补充中完善了:原来他们的音相近,是“青”字“妈妈”生的四个“小宝宝”;加上“日”表示太阳出来了,天晴了;加上“三点水”就是清清的水;加上“虫”一定是说蜻蜓是昆虫;加上“目”就是我们的小眼睛。孩子们陶醉在自己的“发现”中,识字教学变得充满智慧与灵气。学生在自主寻找汉字规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字形的美,对学习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感受语境美——激发识字兴趣
“词串识字”吸收了传统蒙学经验,属于韵语识字。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6上有这样一组词串:夜晚 繁星 亮晶晶/爷爷 奶奶 小丁丁/竹椅 蒲扇 萤火虫/牵牛 织女 北斗星。看起来是一串串词语,其实是一幅温馨的画面:祖孙三口坐在竹椅上纳凉,萤火虫打着灯笼在不远处飞来飞去。爷爷摇着蒲扇,一边给小丁丁指认牛郎星、织女星、北斗星,一边给小丁丁讲述它们的神话传说。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指导学生读词串,一边想象一幅一幅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会在诵读中步入如诗如画的境界,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儿童识记汉字,同时发挥了词串识字对阅读和写作的过渡功能,这与课标中“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写想象中事物”、“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等要求非常吻合,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智力发展非常有利。
2.多种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1)象形激趣,变中识字
中国的汉字有一部分为象形字,是来源于对生活中实物形状的摹仿。在教学这类象形字时,我逐步地渗透一点汉字的规律,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如一年级下册《识字3》,是通过有关“舟、竹、石、泉、川、燕”等字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来让学生识字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字形的演变看看、说说、画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绝大部分的象形字、指事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进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我国悠久的文化产生强烈的情感。
(2)儿歌激趣,乐中识字
儿歌生动有趣,琅琅上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学生一般都爱读儿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记忆。如教学“碧”,可编成“王先生,白先生,同坐一块石头上”,如“春”,编成“春天天气暖洋洋,三人出来晒太阳”;如“尖”,编成“上小下大尖尖尖”……生字如此一编,显得妙趣横生,学生在读儿歌的快乐氛围中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些生字。
(3)编谜激趣,思中识字
处于身心发展“幼稚阶段”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怀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如“笔”字,先让学生把字分解成两部分,再引导学生联想到笔的作用,学生就编成了谜语:“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少不了。”如“雪”,可编成:“大雨冲倒一座山。”如“必”,就可以编成“一箭穿心。”又如“请、坐、奉、茶”,可以这么编:“言望青山不是青,二人土上说原因,三人骑牛少一角,草木之中有一人”……采用这种形式,既能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4)活动激趣,玩中识字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我在课堂中把识字教学贯穿在语言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开动大脑机器,使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也丰富起来,从而真正提高识字的效率。我在教“前后左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