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养老现状问题与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社区养老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面对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消除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养老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成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当务之急。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虽然开展社区养老在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养老困境方面有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所没有的优势,但如今也正经历着制约制度发展的“瓶颈”而陷入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社区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成为一种真正适宜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关键字]人口老龄化;社区养老;问题;对策
一、构建我国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分析
(一)发展社区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客观要求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随着老年人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而与此同时,社区养老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迅速的发展起来。
(二)发展社区养老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我国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表现出财力不足。因为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而通过社区养老网络,采取有偿服务的形式,以服务报酬作为劳务人员的开支,如此可以使社会节省大量资金而缓解由于人口迅速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
(三)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需要
在我国,家庭一直是赡养老人的中坚力量,但是近年来,我国家庭养老功能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减弱趋势:第一,从家庭的规模来看,家庭规模小型化致使家庭内能够照顾老人的人手减少:第二,从家庭照顾者的状况来看。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顾者主要是配偶和子女,但是提供主要照顾的老年配偶本人的健康状况也十分令人忧虑。再看子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上作为照顾老人生活主力的女性已大规模地加入了劳动市场,这使女性为老人提供的照顾越来越少。
二、当前我国社区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社区养老事业自80年代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壮大、从分散到逐步集中,形成网络,发展很快,成绩突出,既融洽了当前城乡社区中的邻里人际关系,更通过大量扶贫济困、尊老养老的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我们对其进行回顾评价时应充分肯定这一主流和成绩。但在肯定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在客观上承认,中国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在国际上是起步较迟的,加上经济欠发达,社会化程度低,迄今尚处在初级阶段,具体而言,我国社区养老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社区养老组织问题
1、组织体系过于行政化,政府的担子会越来越重,不利于社区养老服务向制度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2、组织体系过于行政化,会导致各级养老服务组织把老年人服务作为各自组织的“政绩”在进行。因而,在推动社区养老的发展上,偏重于看得见、摸得着并且见效快等有形(或称硬件)内容的发展,而忽视了养老服务本身;3、组织体系过于行政化,也不利于社区的社会参与。社区管理过于行政化,就会使得社区居民只是简单被动地充当了服务的受助者,这无疑加深了受助对象对政府的依赖性,从而不利于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的培育。
(二)社区养老队伍问题
目前,全国推行社区养老的地区基本上都是把下岗职工中(以女工为主)的“4050”人员组织起来从事社区内的养护工作。由于社区养老模式还处在摸索与逐步完善的阶段,养护员的素质、待遇以及上岗条件也都因地而异,且能够善始善终地做好这项服务工作的养护员也比较少。并且,相比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养老队伍的发展则更为缓慢。
(三)社区养老经费问题
经费是开展社区养老一切活动的源泉,几乎所有的社区养老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来做支撑,由于经费不足所导致的社区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区养老缺乏稳定性:2、社区养老具有不平衡性,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地区、各村镇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社区养老在各地区各村镇之间,不平衡性是十分明显的:3、社区养老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差。
(四)社区养老方式和内容问题
就现存的社区养老服务情况来看,服务的面仍然很狭窄,许多服务设施也只适用于低龄和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使用,还有一些服务设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如应急呼叫系统设备少(甚至是没有应急呼叫系统设备)。农村社区养老活动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也远远落后于城市社区。
三、发展我国社区养老的对策
结合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