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步行功能训练02.doc

发布:2017-03-23约4.6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 案 课 题 步行功能训练实践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步行训练方法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能力目标:掌握步行训练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独立在临床中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步行训练方法 难点: 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教学方法 演示法、操作法 教学用具 Pt床 教学内容讲解 教学备注 复习: 步行的周期及步行训练前准备 导入:步行能力的评定 授新: 步行训练 、常用措施 1.基础训练 2.辅助具使用 3.手术矫治 4.药物 5.理疗 (二)、步行训练方法 基础训练 1.体位适应性训练 2.肌力训练 3.关节活动度训练 4.平衡训练 5.协调训练 6.感觉训练 7.疼痛的处理 步行分解训练 1.单腿负重 2.靠墙伸髋→离墙站立 3.患腿上下台阶 4.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 5.靠墙伸髋踏步 6. 侧方迈步、原地迈步 减重步行训练--机制 在人的腰骶部脊髓中存在一个类似的中 心型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能控制感觉相关的 运动环路。 减重步行训练--治疗作用 ⑴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减少步行中下肢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 ⑵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 ⑶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输入正常的步行模式; ⑷提高步行安全性,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减重步行训练--适用范围 ⑴神经系统疾病。 ⑵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 ⑶假肢、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年老、体弱、久病卧床患者、体重过重、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腰腿痛患者。 ⑷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姿势障碍的训练、步行训练、直立位作业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等。 减重步行训练--禁忌证 脊柱不稳定;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患者不能主动配合;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体位性低血压;严重骨质疏松症;慎用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2级,没有配置矫形器者,以免发生关节损伤。 减重步行训练--组成 减重步行训练系统: 减重悬吊系统 步行系统 减重步行训练--操作程序 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 ①减重程度: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30%~40%。 ②减重步行速度: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接近正常的步速训练中枢性损伤患者。 ③训练时间:30~60 min/次,或根据患者情况分节进行。 ④训练频率:不低于3 ~ 5次/周。 ⑤疗程:8 ~ 12周。 减重步行训练--注意事项 ⑴悬吊固定带要适当,不能诱发患者痉挛; ⑵减重程度要适当; ⑶悬吊装置必须可靠; ⑷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保护; ⑸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造成危险; ⑹步行时患者可以佩带矫形器。 ㈣机器人步行 康复机器人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辅助或者替代患者的功能运动,或者进行远程康复训练。这是康复工程与康复医疗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之一。 可穿戴式机器人: 上肢外置装置 下肢外置装置 ㈤室内步行训练 ⒈平行杠内训练 ⒉助行器步行训练 ⒊腋拐步行训练 ⒋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 ⒌驱动轮椅训练 室内步行训练—注意事项 ⑴行走训练时,注意安全。 ⑵正确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⑶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助行架、腋拐或手杖。 ⑷当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50%时,不宜使用单腋拐;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90%时,不宜使用手杖;双下肢支撑力总和<体重的100%时,不宜使用助行架。 社区性步行训练--注意事项 ⑴注意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⑵专人保护,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 ⑶患者必须具有他动态平衡能力。 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延长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⑸先选择较平整的路面,逐渐到较复杂的路面行走。 ⑹所有实用技术应先在治疗室内进行模拟训练,待熟练后再到实际环境中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剪刀步态矫治方法 ①采用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牵伸手法,抑制内收肌痉挛; ②对顽固性痉挛,局部可考虑神经肌肉阻滞治疗;全身性可给以口服中枢性解痉药; ③强化拮抗肌; ④温热敷或冷敷; ⑤足够的步宽,易化臀中肌,促进两者协同运动; ⑥严重者可行选择性脊神经跟切断术。 偏瘫步态矫治方法 ①手法牵张股四头、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內收肌等 ②躯干肌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 ③强化步行分解训练 ④靠墙蹲马步训练 ⑤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 ⑥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等 足下垂步态矫治方法 ①胫前肌肌力训练 ②踝足矫形器(AFO)使用 ③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牵伸 ④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 ⑤局部肌肉神经阻滞 膝塌陷矫治方法 ①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