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存。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龙山文化同一时代,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存在一系列文化,他们具有相似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共同性,被统称为龙山时代。龙山时代的共同性有()
A.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B.祭坛神庙,邦国林立
C.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D.父系社会,地位平等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B项正确;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的时期主要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排除A项;长江流域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种植粟,排除C项;父系社会地位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2.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这是成文法典的初次公布,遭到了晋国叔向的责备。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孔子批评其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段材料反映了()
A.百家争鸣推动政治大变革 B.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诉求
C.法家思想更适合时代需要 D.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尖锐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先后公布了成文法典,遭到了传统贵族的反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也遭到破坏,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传统贵族势力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公布成文法典是新兴地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遭到了传统贵族势力的反对,D项正确;百家争鸣出现于战国时期,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而不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诉求,排除B项;材料虽然反映了春秋时期成文法典的公布,但并未强调法家思想更适合时代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
3.北魏中后期的《元弼墓志》《元淑墓志》《李氏墓志》等墓志文,不仅喜欢歌颂墓主及其祖先的德行、功业与文学,而且还讲究藻饰,普遍具有对偶工整、韵律谐美等特征。这体现出北魏士人()
A重塑传统儒学正统地位 B.极力推行民族交融政策
C.追求文雅化的审美趣味 D.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墓志文讲究藻饰,具有对偶工整、韵律谐美等特征,体现出北魏士人追求文雅化的审美趣味,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士人偏好,与重塑传统儒学正统地位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北魏的民族政策,无法得出极力推行民族交融政策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北魏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表现,与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唐朝存在“觅举”的风气。时人薛登批评说:方今举士,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举”反映了当时()
A.荐举仍是选官的重要途径 B.士族仍然把持着选官权力
C.科举取士有很大的局限性 D.知识的分子地位有所提高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材料中“觅举”的风气,说明唐朝荐举仍是选官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材料中“觅举”的风气,说明唐朝荐举仍是选官的重要途径,没有体现士族仍然把持着选官权力,排除B项;材料中“觅举”的风气,说明唐朝荐举仍是选官的重要途径,没有体现科举取士有很大的局限性,排除C项;材料中“觅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