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观察 - 绍兴市文澜中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磨课助我成长
董建岚
常听一些上过优质课的老师讲:“好课是磨出来的。”这次通过参加校五年内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我深深得体会到了这点。从接到通知上什么内容到教学展示,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我感觉比三个世纪还长。在这三天中,我一直在思考这堂课究竟应该如何上的问题。
首先“磨课堂设计”。《发掘美好情感》这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追求真善美》的最后一框。这框内容是要从音乐、雕塑、绘画、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艺术的形式美,再领悟艺术的情感美,从中体会文艺作品阐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在理性层面上理解文学艺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这节课的内容中涉及的艺术形式比较多,如何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是一个难题。如果一一介绍,就会显得没有新意而且形式很枯燥,引不起学生兴趣,如果删掉几个呢,又达不到从艺术形式当中体会情感美的情感教育。怎么办?正当我左思右想理不出头绪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跳”出“利群”广告画面,这则广告非常唯美,是我非常喜欢的广告之一。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句广告词:“人生好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对啊,我何不把这堂课也看作是一次旅行,让我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欣赏艺术之美呢?于是我灵机一动,我把音乐、雕塑、绘画、文学等设计成一个一个车站,我就是导游,带着同学们一站一站去旅行,这样我就把一块一块的内容利用旅行的形式串连起来了。我想这也是这堂课出彩的地方吧。
第二“磨问题设计”。我们每上一节新课,都应该给学生一个新思维的起点,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向,使学生创造的源泉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成熟于发现。只有当学生领悟到提问的价值时,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从问题中求取智慧,获得发展。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有人则认为美离我们的生活是有距离的,你的看法呢?”我出这个问题的本意是想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当中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当中缺的不是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在一堂试讲课中,有个学生站起来说美和我们是有距离的,不是有句话:“距离产生美吗”,我当时就蒙掉了,我不知道如何来解决。在上完课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把这个问题删掉,但是如果删掉,就不知道如何引出这课的主旨——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我想把提问换成:“有人认为美离我们的生活是遥远的,你的看法呢?”我把这个问题向萧华琴老师请教。萧老师告诉我原来这样提问不是很好吗?如果学生真的这么回答,这恰好又是一个较好的课堂升成。“距离产生美”这是一个美的形式,这恰恰也是一种美,所以我们生活当中处处都是美。高手不愧为高手,短短几句就点醒“梦中人”。
通过准备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我真的收获多多。首先备课帮助我深刻理解教材。虽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不同的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有着深浅之别。深切感受到研习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晔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容意蕴丰富,利于启发思维。文章把动物的自救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作者的意图非常明确:让我们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启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的总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不应把这一主题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自主感知课文,自主赏析精彩段落,找出本文的感人之处,进行体验、感悟、质疑、反思、探究,在师生双边活动中深刻体验作品的感情及寓意。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作为一个“自由的个体”不断地展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教学过程活动化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合作交往、发现探究。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为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这三者之间有所不同,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充分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即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自己创作的教师不示范。在处理本堂课的时候我首先做到就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让他们结合“词语手册”朗读《斑羚飞渡》的全文,让他们自己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的感知。
(二)高效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每一个学生应在任务中积极地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