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质与结构2.doc

发布:2016-05-21约4.9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点突破 3. 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②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盐溶液水解后pH越小,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③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④常温下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⑤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⑥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⑦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4)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②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盐溶液水解后pH越大,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③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④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H2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⑤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单质问的置换反应: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如Br2+2KI=2KBr=I2; ⑥相互化合后的价态:如S+O2 SO2 说明O的非金属性强于S; ⑦其他:如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4.电负性和电离能规律 (1)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表明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电离能递变规律 周一周期 同一族 第一电离能 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 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减小趋势。 注意第IIA族元素和第VA族元素的特殊性。 x)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 A.E(4s) E(3s) E(2s) E(1s) B.E(3d) E(4s) E(3p) E(3s) C.E(5s) E(4f) E(4s) E(3d) D.E(5s) E(4s) E(4f) E(3d) 17.x 、 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 A. 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B. x的电负性小于y的电负性。 C. x 的氧化性大于y的氧化性。 D. x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 的第一电离能。 18.科学研究证明:核外电子的能量不仅与电子所处的能层、能级有关,还与核外电子的数目及核电荷的数目有关。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1s22s22p63s23p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粒子的1s能级上的电子能量相同 B.两粒子的3p能级上的电子离核的距离相同 C.两粒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产生的光谱不同 D.两粒子都达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同 19.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不同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B.电子排布在不同能级时,总是优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然后再占据能量高的轨道 C.电子排布在同一轨道时,最多只能排2个,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D.电子的排布总是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造原理”是所有原子随原子序数递增,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规律 B.4s轨道的能量一定比3d轨道的能量低 C.同一电子层中三个P轨道的能量一定相等 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为总原则 2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同一周期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D.当各轨道处于全满、半满、全空时原子较稳定 22.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L层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M层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X原子和3P轨道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23.人们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以下有关主族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 B.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不含“未成对电子” C.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