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的民俗风情.doc

发布:2017-04-23约2.4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民族 宗教信仰 服饰特色或建筑特色 文学艺术或工艺品 节日 禁忌 习俗 特殊饮食  回族  伊斯兰教 礼拜帽,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 ,妇女戴盖头  元《雁门集》、《萨文锡逸诗》、《西湖十景词》等 古尔邦节、开斋节  忌食猪肉、狗肉 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开玩笑 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  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狗肉,动物的血液等。 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  油香、馓子、麻花、拉面、羊肉泡馍 、八宝盖碗茶  壮族 摩教(MOZ)(壮族巫教)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 刘三姐、壮锦、莫一大王》、壮剧(亦称壮戏)、《布洛陀经诗》摩教经文, 蚂拐节 三月三歌节  忌食牛肉和青蛙、忌在灶上煮狗肉、忌筷子落地,筷子插在饭中、忌坐门槛  大米,玉米是主食、“哭嫁”婚嫁习俗 、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五色糯米饭、油炸果等风味小吃  彝族  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土掌房、互板房、闪片房、干栏房等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 ;彝族舞蹈分达体舞和独舞两类 有结婚时唱的歌曲如《惹打》,火把节唱的歌曲如《都火》、劳动时唱的歌曲如《犁地歌》、《牧学歌》等 火把节 密枝节 跳歌节 彝族年  祭祀时忌外人观看、忌外人骑马进彝族寨、忌把款待客人的食品带走;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平日以稻米、玉米、小麦、土豆等为主食;杀牲不用刀;男女老少皆能饮酒  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 ;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满族  萨满教  妇女的旗袍、旗头、旗鞋;喜欢睡火炕 《满文老档》、《八旗通志》《御制五体清文鉴》、《尼山萨满》;剪纸、满族补 颁金节 上元节 走百病 添仓节 开山节  西炕也不准家人和客人坐 忌食狗肉 、祭祀前要进行斋戒、 祭祀日子还有十二禁忌  传统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敬狗,不杀狗不吃狗;把喜鹊和乌鸦当做神鸟 饽饽、年糕 、萨琪玛 、驴打滚  藏族  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大乘佛教) 藏袍、邦典(妇女的标志)、哈达  《格萨尔王传》 《甘珠尔》、《丹珠尔》 转山会 采花节 望果节 雪顿节 等  禁忌分为语言禁忌、生活禁忌和宗教禁忌三大类。 忌别人随便触摸圣物、最大禁忌杀生  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献哈达;丧葬习俗有塔葬、树葬、天葬  糌粑、青稞酒 酥油茶等  纳西族  东巴教、藏传佛教等 穿羊皮披肩、“披星戴月”  东巴文《东巴经》、东巴音乐、东巴舞蹈  三朵节 忌欺瞒哄骗 、忌祭祀时外人观看  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实行“走婚” 丽江粑粑 鸡豆凉粉、丽江窨酒  黎族 祖先崇拜、自然崇拜 服饰以棉麻制品为主;船形屋  口头文学《人龚的起源》、《五指山大仙》、《洪水的传说》、《甘工鸟》、《鹿回头》;鼻箫;织锦工艺(黎锦、黎单)  三月三爱情节 、关门节 开门节 泼水节  忌头朝门口睡觉、妇女纹身忌男人参与或偷看 饮食主食是大米其次是玉米、番薯、木薯、粟类;婚庆形式 ,定亲、许婚、约婚、重婚、接婚、合婚、对婚等  竹筒饭、喜欢腌泡酸菜  瑶族 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为主,以信奉巫教和道教 为辅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 ;‘人’字形棚居建筑、吊楼  《山海经》、盘古开天地》 盘王节(最盛大节日) 祝著节、讨念拜、讨寮皈节、祖娘节  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忌讳衣裤当户晒。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猪日不杀猪,鸡日不杀鸡,牛马日不买卖牛马、禁食狗肉和龟肉、老鹰肉 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抛花包;嫁郎嫁女  喜爱吃腌制食品 、喜欢吃虫蛹 、“鸟酢” 蒙古族  萨满教  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蒙古包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马头琴 ;筷子舞、顶碗舞  白节、那达慕、祭敖包  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忌客人打骂狗 饮食以肉制品与奶制品为主; 烤全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  朝鲜族 檀君教、东学教 白色是最喜欢的服装颜色;短衣长裙(妇女);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住房主要是木构架承重 象帽、长鼓  上元节 、寒食节、重五节、秋夕节  忌不尊敬长者、忌年轻人用单桌、忌父子同席吸烟饮酒 饮食以大米与小米为主,以鱼肉蛋奶制品和海鲜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