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气温和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及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合肥市气温和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及应用
摘 要 本文利用合肥市1953年至2004年共5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合肥市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平均值和月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探讨了气候平均值的变化、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还对合肥市四季开始的时间和每季的长度、合肥市旱涝情况进行了应用分析。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平均值 气候变化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问题,首先要选择能够反映气候变化特点的要素,这些要素必须相对稳定,一般常用的是要素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或者总量;其次再根据要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趋势分析方法。温度和降水是反映某地气候特征的两个最基本的气象要素。本文使用合肥市1953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等50多年长序列气象资料,应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所提供的统计工具,详细分析了合肥市50多年来温度、降水的统计特征及变化规律。在计算气候平均值时,按世界气象组织的有关规定[3],使用1971年~2000年作为基本统计时段。
本文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根据合肥市气温和降水的30年滑动平均值,分析气候变化的趋势。为了研究气候变化趋势是否显著,还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
2 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平均值
2.1 平均气温
??? 合肥市各月平均气温的30年气候平均值如图1所示。
??? 从图1的气候平均值可以看出,合肥市的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为28.1℃,1月份最低为2.6℃,全年平均气温为15.7℃,气候温和。最热的3个月是6、7、8月,最冷的3个月是12、1、2月。
2.2
??? 合肥市近50多年来各月曾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如表1所示。
??? 从表1中可以看到,就全年而言,合肥市曾出现过-20.6℃的严寒(1955年1月6日),也曾出现过41.0℃的高温天气(1959年8月23日)。在同一个月份,极端最高气温与极端最低气温的差值变化很大,如1月份其差值超过40℃,7月份最小也超过了21℃。比较表1和图1还可以看出,虽然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8.1℃,而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7.9℃,两者相差约10℃;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而极端最高气温可达20.2℃,两者相差约18℃。这些数据都反映了合肥市气温变化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
2.3 降水量
??? 合肥市各月降水量的30年气候平均值如图2所示。
995.4mm。合肥市7月份的降水量最多为162mm,12月份的降水量最少为24mm。春、夏、秋、冬四季的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5%、44%、20%、11%,夏季降水量是冬季的4倍,春季降水量比秋季略多,反映了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在一些年份表现得尤为突出,如1991年6、7月两个月的降水量就达742.8mm,差不多是当年降水总量的一半,导致合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洪涝;而同一年的10、11月2个月的降水不足5mm, 合肥地区又出现了较严重的干旱。
3 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趋势
3.1 平均气温
??? 30年滑动平均值可以反映气候平均状态的长期变化情况。合肥市年平均气温30年滑动平均值趋势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图中横坐标数字为年份,纵坐标为该年以前30年的滑动平均值,如横坐标82对应的数值是平均气温1953年~1982年的30年平均值。
?? 0世纪90年代以后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与近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速度较快有很大关系。50年来合肥市的年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4℃,与全国气温上升的水平相当。
??? 图3中的粗实线为30年滑动平均值的线性趋势线。52年资料30年滑动平均的样本长度为23,在显著水平设为0.05时,如果趋势系数大于0.396,表示气候趋势是显著的。经计算,图中的趋势系数达到了0.82,充分表明平均气温的30年滑动平均值的上升趋势是显著的。
3.2 降水量
??? 合肥市年降水总量30年滑动平均值趋势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 图4中可以看到,年降水总量30年滑动平均值的波动比较频繁,而且波动幅度也比较大,反映了降水量多年平均值的状态不稳定,年际变化比较大,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曲线呈波动式上升的特征,但50年年降水总量增加了不到10mm。图中的粗实线为30年滑动平均值的线性趋势线,经计算趋势系数为0.36,不满足信度为0.05的显著性检验条件,表明年降水总量虽然具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标准。
3.3 气候变化的原因初探
??? 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两个主要原因。自然变化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对一个地区来讲,人类活动的影响则是最主要的因素。50多年来合肥市的气温已经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