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件:常见血液病PPT课件.ppt

发布:2019-04-24约9.71千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PV、MF、AML 鉴别诊断 原发性PT 继发性PT 病因 不明 明确 病期 持续性 常为暂时性 Plt计数 常1000×109/L 1000×109/L Plt生存时间 正常或轻度缩短 一般正常 Plt形态和功能 异常 正常 骨髓巨核细胞 显著↑,可见幼巨 轻度增多 WBC计数 常增多 一般正常 脾大 常有 常无 血栓和出血 常见 少见 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 治疗措施 骨髓抑制药 白消安、CTX、羟基脲 干扰素α 可抑制异常巨核细胞克隆的分化。开始300万u/d,至plt正常后调整。 血小板单采术 在紧急情况下采用。多与其他方法并用。 出血和血栓、栓塞的治疗 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如双密达莫、阿司匹林,能改善出血倾向; 如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塞,可用纤溶激活剂。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primary myelofibrosis ,MF 定义:MF是原因不明的骨髓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症。常伴有髓外造血。 临床特点:脾脏显著增大;外周血常可见到幼红、幼粒细胞及泪滴样红细胞;骨质硬化,骨髓穿刺困难,常呈干抽;骨髓活检可证实纤维组织增生。 概述 临床表现 症状 起病缓慢,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 贫血和脾大压迫所致症状为主要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左上腹胀痛等。 代谢增高所致症状 低热、多汗、体重减轻、心动过速等。 临床表现 体征 贫血体征:面色无华,口唇、结膜苍白。 巨脾:特征性体征 肝及门静脉血栓形成:轻至中度肝大,可见腹壁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常见泪滴形或椭圆形红细胞,可见幼红-幼粒细胞。 骨髓象:骨质坚硬,易出现“干抽”。 骨髓活检: 骨髓纤维化,非均匀一致的纤维组织增生,为确诊的重要依据。 脾穿刺:髓外造血的主要证据,除淋巴细胞外,粒系、红系及巨核系均增生,类似骨穿涂片,尤以巨核细胞增多明显。 诊断 1.脾明显肿大。 2.贫血,外周血出现幼粒、幼红细胞及泪滴状红细胞; 3.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 4.脾、肝、淋巴结病理检查示有造血灶。 5.骨髓活检病理切片显示胶原纤维或(和)网状纤维明显增生。 上述第5项为必备条件,加其他任何两项,并能排除继发性MF者,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继发性MF: 有明确病因,多见于恶性肿瘤、感染、毒物或电离辐射后。纤维化较局限。 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 PT PV CML MF 临床表现 出血为主,有血栓形成 高血容量综合征、栓塞 贫血、出血为主 贫血 脾大 轻至中度 轻至中度 中至重度 中至重度 RBC 数 轻度↑ 6.0×109/L 正常或偏低 ↓ 粒细胞(109/L) 50 50 50 10-20 PLT(109/L) 显著↑ 正常或↑ 正常或↑ 常↓ 血象其他 异形PLT 幼粒细胞 幼红幼粒细胞、泪滴RBC 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鉴别 PT PV CML MF NAP 大多↑ ↑ ↓ ↑ 骨髓象 巨系增生为主 红系增生为主 粒系增生为主,可见各阶段粒细胞 增生减低,活检可见纤维化 病程中骨纤 常发生 常发生 少数发生 全部发生 转成急粒 极少 5-30% 80% 5-20% 髓外化生 极少或晚期 20% 少 常见 Ph染色体或bcr/abl基因 少数阳性 不定 阳性 阴性 中位生存期 10-15年 10-15年 3-4年 5年 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鉴别(续) 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贫血及巨脾引起的压迫症状 纠正贫血:严重贫血可输红细胞,EPO水平低者可用重组EPO。 2.化学治疗:当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增多伴有明显脾大,而骨髓无明显造血障碍时,可给予烷化剂或高三尖杉酯碱治疗。 4.脾切除:有可能造成肝脏迅速增大或血小板增多,加重血栓形成,应谨慎。 手术指征:①脾大或脾梗死引起的压迫和疼痛症状,患者难以耐受;②药物无法控制的溶血;③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 5.干扰素:IFNα或γ对MF有血小板增多者有效。 6.骨髓移植:确切疗效尚需观察。 治疗 谢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红细胞容量增加:51Cr标记红细胞法:男39ml/kg,女27ml/kg。红细胞压积增高:男性≥55%,女性≥50%。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100(无发热及感染)。 主要表现为反复出血和血栓形成。骨髓内巨核细胞系显著增生。脾、肝及淋巴结内可见髓样化生灶,其中的细胞以巨核细胞系为主。部分病例可转化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终可转变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重要器官血栓形成及出血为主要致死原因。 主要表现为反复出血和血栓形成。骨髓内巨核细胞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