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构)筑物消防员燃烧基础知识试卷(建(构)筑物消防员).doc

发布:2021-04-21约1.11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卷第 PAGE 1 页共 NUMPAGES 1 页 建(构)筑物消防员燃烧基础知识试卷(建(构)筑物消防员)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成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火灾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的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9、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10、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 A.可燃物 B.助燃物 C.着火点 以上都是 11、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其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12、繁育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无。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的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15、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治火灾的发生。 20、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然。 21、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挥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22、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23、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小,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越小,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24、0.5℃等于( )K。 A.293.65 B.273.5 C.273.65 0.5 25、蒸汽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烟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 26、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阴燃转为有焰燃烧。 27、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汽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28、动力燃烧是指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的燃烧。 29、重质油品储罐的下部有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可能会产生喷溅燃烧。 30、可燃气体从容器泄露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31、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 32、燃烧产物分为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3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34、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35、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36、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儿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37、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38、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3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40、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41、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就能抑制烟气扩散。 42、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于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