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写作指导: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pdf
“以小见大”的写法
阅读下文秋天的怀念
1、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
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
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
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
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2、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
睡不了觉。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
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
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
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
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
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
悄地出去了。
4、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
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
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5、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
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
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平凡的细小的事件中体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小”是现象,“大”
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互相依存、相辅
相成。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以,我们可以通过“聚
焦凡人小事”“观察自然景象”“捕捉细小情节”等来关注社会、感悟人生、诉说真情,从而做到以“小”
见“大”。
二、以小见大的好处:一是事件平凡,人物亲切,读来就好象发生在身边,容易引起读者
共鸣;二是平凡中显伟大,细节中定成败,细微中见变化,这就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感
情细腻,有血有肉,有精气神;
例如:(一)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
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