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物流系统控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但就是很多的差不多,产生质量问题。 * * 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3) 流程控制 一个比较完整的物流系统会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购、物品的生产制造以及物品的配送整个流程。通常情况下,整个流程在时间、空间上都会有很大的跨度,流程控制就是尽可能缩小这种跨度,因为如果流程在时间、空间上的跨度过大,一方面它会导致物流成本过大,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下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流程控制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完成了上述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两者所要完成的任务。(海尔日清日高) (4) 库存控制 库存的概念 由于物料转化中时间延迟的存在,不同状态间必然存在着中间状态,即闲置状态。 库存的本质就是处于闲置状态的物料。 3. 物流系统控制的分类 物流系统控制在实际操作中种类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 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也可以叫做超前控制或者前馈控制,它主要通过对物流系统各投入要素进行严格的监视,确保它们符合特定的标准,如此经过物流系统的运转,使得最终的物流系统产出尽可能与物流系统目标相符,如图4.1所示。 事前控制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控制方法,因为在确定物流系统投入要素是否符合特定标准时,这个尺度很难把握,这需要事先制定出详细的标准参照体系,而标准参照体系的确定来源于物流系统本身的不断调整。尽管事前控制很复杂,但如果应用恰当,则可以使得物流决策者提前采取相应措施来纠正偏差,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物流系统运营成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 图4.1物流系统事前控制 (2)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也叫实时控制,指的是在物流系统运营过程中即时采取的一种控制方法,通常是参照现有的理论或者比较实用的经验而采取的矫正行为,例如物流批量控制、盈亏平衡控制、专家控制等,如图4.2所示。 图4.2物流系统事中控制 (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也叫反馈控制,这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模式,它主要通过监测物流系统实际运营结果,比较该结果与物流系统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如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则采取措施来纠正物流系统的相关运营流程,从而调整物流系统实际运营结果与物流系统目标之间的偏差,如图4.3所示。 图4.3物流系统事后控制 要想成功地对物流系统进行事后控制,我们需要详细了解下述几个方面的相关信息: ① 目标(目标值):物流系统的一系列活动最终都是为了使得物流系统所处状态尽可能趋向物流系统的目标值。 ② 观测值:为了对物流系统进行控制,就要不断监测物流系统所处状态,同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这些实时数据就是观测值。 ③ 预测值:在受控物流系统实际运营结果与目标值发生偏差之前,通过相关预测装置或者手段得到的有关受控物流系统的运行状态参数和运行数据,即预测值。 ④ 偏差: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额就是偏差。事后控制就是通过比较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差额的大小来发出相关控制指令,从而相应改变受控物流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而使得受控物流系统的实际值趋向于目标值。这里,最为典型的就是仓库管理系统,如果实际库存量偏大,则相应延迟订货;如果实际库存量偏小,则提前订货。 ⑤ 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指的是物流系统控制人员根据受控物流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偏差的大小而发出的调整受控物流系统运行状态的相关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将这一控制过程表示如下: yt+k=f(εt)=f(xt-φt) 式中,xt为监测过程对受控物流系统相关变量在时刻t所测定的实际值;φt为受控物流系统相关变量在时刻t的目标值;εt为xt与φt之间的偏差;yt+k为物流系统控制人员采取的纠正措施;t为监测时间;k为控制措施的时间延误。 对物流系统进行事后控制的最大缺陷就是时间上的滞后性,也就是说只有当物流系统实际运行结果与物流系统目标出现偏差时,物流系统决策者才会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这显然会导致额外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 扁鹊论医 古时候,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精通医理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其次,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何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医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