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课程系列讲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研究型课程系列讲座 上海市浦南中学高一年级 2000年11月——12月 “研究型课程” 系列讲座 第一讲:“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 第二讲:从“问题”到“课题” 第三讲:信息资料——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四讲:实验——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 第五讲:调查——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 第六讲: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和表述 研究型课程专题讲座 第一讲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 修建自动交通信号灯 路口车辆通过概率(数学问题) 从刹车到停住的距离(物理问题) 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心理问题) 灯自动控制的可靠性(信息科学) 造灯材料的耐用性(化学问题) 确保各类人遵守规定(法制问题)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课题、主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基础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 概念学习 规则学习 问题解决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 自主的、实践的、创造的 批判的精神 亲身的实践 真实的体验 能力的综合 合作的锻炼 接受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学习材料出自教师 学习材料来自问题 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以解决问题来聚集学习内容 要求教师清晰准确的讲解 要求教师提供资源培养气氛 通过习题验证巩固知识 通过习题去吸附知识 拓展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型课程 所谓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这种课程的“研究性课程”最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杨浦高级中学课题型课程——学生个案选(之一)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杨浦高级中学 高一(10)班 袁忞忞) 1. 课题的概况 2. 课题活动记录与自我评价表 ⑴ 第一次活动记录——师生,学校,确定课题方向 ⑵ 第二次活动记录——师生,学校,确定课题 ⑶ 第三次活动记录——学生,书城,采集资料 ⑷ 第四次活动记录——学生,家中,搜索资料数据 ⑸ 第五次活动记录——师生,导师家中,汇报进展 ⑹ 第六次活动记录——学生,学校、家中,撰写论文 ⑺ 第七次活动记录——师生,导师家中,审阅修改论文 ⑻ 第八次活动记录——师生,课题总结 3. 学生自我评价表 4. 课题报告: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 导师、本校指导教师评价表 6. 社会、家庭反馈评价表 7. 导师致康士凯校长的信件 8. 学生参加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9. 课题组综合评价表 课题的概况 进入杨浦高级中学就读后不久,我就被学校周五举办的科学系列讲座吸引住了。专家、学者精彩的讲座和人格的魅力,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听到学校决定开办第二期课题型课程,并请这些专家、学者做导师时,我很兴奋,尽管知道每次的课题型课程都是以高二年级学生为主,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向学校表达了想参加课题型课程学习的愿望。 确定课题的原因: 选择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为我的研究课题是鉴于以下考虑: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随着汉民族与外民族文化语言接触的频繁,外来词相应大量增多。受其影响,汉族人的一些语言观念和文化心态正在发生变化。对近年来汉语外来词的吸收和应用进行一次全面的了解,搞清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起了我的兴趣。 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方法: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规范和有成效,我准备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式,以2000年1月1日至2000年1月31日的上海《青年报》为样本,对外来词进行穷尽性的调查。《青年报》的读者是青年人,青年人是思想最活跃、接受新事物最快的社会阶层,外来词在青年人的语言中出现的频率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