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换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pdf

发布:2018-12-06约2.7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 免费下载转换软件 :/file/931788 4 解压密码:/byby777go   本报记者 唐烨 上周,中 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 7.7%,比上季度减少0.2个百分点。持 续回落的中国经济增速再次成为经济 学家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增长会持 续减速吗?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 ?如何激发出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 ?在22日由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举 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这些 话题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热议。 争议投资拉动是过去的动力吗 “中国经济增长是否会持续减速,取 决于接下来的增长靠什么维持,而要 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就要对过去有 个清醒的认识:过去30年,中国经济 增长动力在哪里?它还会是未来30年 的增长动力吗?”论坛一开始,负责 主持会议的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 方域教授就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在场的 专家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 级金融学院特聘教授、多伦多大学经 济学教授朱晓冬第一个发言。过去几 年,他都在做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 最近,在国际核心期刊《美国经济协 会》上,他发表了名为《中国要素市 场扭曲》的一篇文章,探讨了中国经 济增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的诸多 问题。朱晓冬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 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是生产效率的 提高。 话音刚落。交通银行高级 经理、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就提出 另一个观点,他认为:资本拉动对过 去30年经济增长起了主要作用。据估 算,资本拉动的贡献率高达60%。 朱晓冬表示,这与自己的观点并不矛 盾。因为资本增长不等同于投资拉动 。现代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资本增长 是由全要素生产率及劳动投入的增长 率决定,而与投资率无关。资本增长 贡献不可能是通过投资来实现,要想 实现资本存量的增长,必须要提高全 要素生产率,如果没有全要素生产率 的增加,没有劳动人口的增加,资本 存量不可能长期增加,最终会成为一 个常数不变。 “投资拉动从来不 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在改革开放 初期,投资拉动的贡献率是负数,近 10年是正数,但只有1.3%。普遍认为 的人口红利也并非中国经济增长的动 力。过去30年,劳动人口增长的贡献 逐渐下降,从1978年到1988年的 30%,下降到1998年到2009年的8%。实 际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最高,过去30年平均为 74%,在1988年至1998年最低,平均为 61%,1998年至2009年最高,平均达到 81%。因此,中国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 主要还是依赖于生产率的提高。”激 辩未来新动力在哪里 未来新动力 在哪里?“提高生产效率。”尽管对 中国过去30年经济增长动力是什么还 存在一些争议,但与会专家学者几乎 一致同意这一判断。 生产率提高 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有后发优势。 “1978年,中国的生产率只有美国的 3%。通过改革开放,后发优势得到发 挥,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使得经济取 得30年的持续增长。具体而言,农村 改革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采用 先进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农业部门生 产力的提高使得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得 以转到生产效率增长快的非农业和非 国有部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有企 业改制,通过让低效的国有企业退出 ,提高了国有部门的生产率;伴随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增强了 竞争力,改进了制造业内部的资源配 置,提高了制造业整体效率等。 ”朱晓冬说。 未来中国还有 很多提高生产率的空间。朱晓冬认为 :“即便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发 展,中国现在的生产率还是只有美国 的13%,中国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落后 与资源匹配的扭曲。作为比较,日本 的生产率在1950年是美国的56%,韩国 的生产率在1965年是美国的43%。中国 的生产率需要在保持二十年同样高速 增长才能达到美国的40%。” 海通 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 示赞同这一观点。他以农业为例,来 说明中国生产率提高具有空间。他说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中国单位 面积耕地谷物产量是全球的1倍以上。 但中国的农业生产率并不高,可为何 单位产量这么高呢,甚至远远超过美 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呢?因为中国人 多,亩产里面包含了人劳动力因素 ,还有就是化肥使用量大,每亩使用 化肥达到美国的5倍。但如果只是通过 投入人力、化肥、除草剂等使用,是 很难再将亩产提高上去的。所以,要 通过提高机械化程度、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