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追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的教育追求
——为提高每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山东聊城第一中学 郝书香
我是来自聊城一中的郝书香老师,二十几年来我一直在高中任教物理,这些年来,我不断的反思学习、积累整理、梳理提升,不断完善我的教育追求,今天我就“为提高每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和大家分享。
为什么提出“为提高每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呢?首先从教育规律谈起,教育的本质是“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是:身心发展,因此,“不仅让每位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让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精神愉悦,心灵阳光,心态积极,素养深厚”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其次,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物理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再次,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我提出了“为提高每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教育理念,为实现教育追求,我谈谈我的想法:
理念篇
我逐步丰盈我的课程观念,作为高中物理,我是这样实践的:“以实验为基础开发创新课程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整合课程资源、以知识结构为整体重组课程资源”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除课本要求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必做之外,我们倡导用日常器具创作小实验,把孩子的游戏实验引入课堂,开发气垫导轨实验解决疑难问题,用DIS进行定量研究等。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应优化整合生活、社会、科技、技术、物理学史、物理前沿知识等丰富课程资源。有效教学的本质我认为应该是:让学生具有整体思维,具有知识结构、过程结构和方法结构,具有学会学习的迁移能力。因此,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条状、块状、条块融合”等策略重组课程资源是培养孩子具有整体思维的好办法。
我们只要有了整体的课程观念,我们的教学观念才是朴实无华的。我提出了“139物理优质课堂”内涵:
一个宗旨:为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三个维度:以观察自然(实验)为基础、以思维有序为过程、以形成思想态度为灵魂。
九个视角:三位目标——融合性、“教”“学”关系——平等性、“教”“学”方式——适切性、教学内容——整合性、思维形成——有序性、教学评价——多元性、教学语言——粘住性、教学手段——创新性、教学板书——优美性。
只要我们尊重教育规律、建构课程,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成为“有思想、习惯好、能力强、素养高”的合格公民,这也是我的学生观念。
有思想: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强盛需要有思想的合格公民,因此,鼓励孩子有个性、有真挚灼见、有情感,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
习惯好:
针对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中学生特点,我提出了四大基础习惯,其核心词是:“目标、执行、自律、协作”,目标是习惯之首,引导学生要制定近期目标、三年目标、人生目标,成功是目标铺就出来的。主动执行力是整个习惯培养的核心,学生的外在行为习惯根本上是由内在的思维习惯所决定的,培养并练就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做事学习思维习惯,养成积极的心态,才能成就积极的人生。自律自主是核心习惯养成的显性表现,是对一个人品格的考验,是一种极高的为人境界。“同心山成玉、协力土成金”,彼此协作是生存的根本,我们应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助人者助己,感恩多福,礼仪是一种才干。”
能力强:新课程明确提出:提倡自主学习,自主能力是所用能力的基础,因此,我通过“一日行为内化表、合作学习评价表”尽快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自学能力。
素养高:我们既要为孩子的目前阶段负责,更要为孩子的一生幸福负责,因此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孩子的积淀:那就是把知识都全部忘掉以后的东西。我们不要只关注分数高更要关注孩子有内在的涵养,善于捕捉分数背后的东西,那就是学生的素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学习观念是:教学境界——不断追求卓越, 学术素养——不停修炼提升, 教育价值——拥有生命情怀。
实践篇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尝试、摸索、研究······现把一些典型案例总结如下:
案例一:新授课《力的分解》片段
力的分解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一是让学生理解力的分解原则,按力的实际作用分解;二是掌握力的分解一般方法。
因此,上课前想办法整合实验、生活、多版本教材资源,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课堂上让学生沿着科学探究思路:“提出问题、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演示实验与观察现象、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提升,引导学生具有整体的思维结构:知识结构、过程结构、方法结构;在学生掌握力的分解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规律的认知过程,即具有学会学习的迁移能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知识为载体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资源如下:
活动1:多媒体显示生活现象图片:大力士曾创造出用牙齿拉动载重汽车的记录、拖拉机拉耙在泥土中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