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抗过敏药、利尿剂及脱水剂等临床急救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用法用量.pdf
抗血管活性药物、中枢神经兴奋药、强心药、
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抗过敏药、利
尿剂及脱水剂等临床急救使用药物作用机
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用法用量
抗休克血管活性药
急救车常备的抗休克血管活性药主要包括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重酒石酸
间羟胺注射液及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等。
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规格:1mL:1mg/支
作用机制:主要起到兴奋α受体和β受体激动的作用。兴奋α
受体,可收缩皮肤、黏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使血压升高;兴奋β1受
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兴奋β2受体
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
临床应用: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黏膜或齿
龈的局部止血等。
用法用量:
1)抢救过敏性休克:肌注0.5~1mg,或以0.9%氯化钠注射液
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静滴溶于5%葡萄糖
液500~1000mL静滴;由于皮下注射起效慢,现已不推荐用于过敏
性休克的抢救。
2)抢救心脏骤停:0.25~0.5mg以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
(或心内注射)。
3)治疗支气管哮喘:皮下注射0.25~0.5mg,3~5分钟见效。
4)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约1:200000~500000)于局麻药中
(剂量300μg)。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等,用量过大或皮下注
射时误入血管后,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至脑溢血。
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
进、洋地黄中毒、外伤性及出血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等禁用。
2、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规格:1mL:2mg/支
作用机制:主要激动α受体,对β受体作用弱,有很强的收缩
血管作用,可使全身小动脉与小静脉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
临床应用:用于各种休克、低血压等,但出血性休克禁用。
用法用量:
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滴。
成人起始8~12μg/min滴注,调整滴速以使血压升高到理想水
平,维持量为2~4μg/min。
小儿起始每分钟0.02~0.1μg/kg,按需要调节滴速。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高血压、心动过缓、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突然停药
可导致明显的低血压。
3、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
规格:2mL:1mg/支
作用机制:为β受体激动剂,作用于β1受体,使心收缩力增
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作用于β2受
体,使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肾、肠系膜血管舒张。
临床应用:用于心源性或感染性休克,以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搏骤停的治疗。
用法用量:
1)救治心脏骤停:心腔内注射0.5~1mg。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每分钟不及40次时,0.5~1mg稀
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内缓慢静滴。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口咽发干、心悸不安等。
心绞痛、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
4、盐酸多巴胺注射液
规格:2mL:20mg/支
作用机制:直接激动α和β受体,也激动多巴胺受体。
临床应用:用于各种类型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1~5μg/kg,10分钟内以每分钟
1~4μg/kg速度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
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静滴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0.5~2μg/kg
逐渐递增;或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中静滴,
开始时按75~100μg/分钟滴入,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和
加大浓度,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500μg。
注意事项:
常见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