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生物碱.doc

发布:2017-02-06约6.0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云南省楚雄卫生学校 2006学年第二学期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授课专业及班级药剂86班 授课人李洪文 单元:第三章 周次:第二周 课题:生物碱 日期: 课时目标:1。掌握生物碱的溶解性、酸碱性和化学检识方法、了解层析检识方法 2、了解提取总生物碱的原理 3、了解生物碱纯化和初步分离的原理 4、了解麻黄、防己、三棵针提取分离实例 第三章 生物碱 第一节 概述 生物碱的概念 kaloids)是一类含氮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不包括蛋白质、肽类、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生物体必需的含氮化合物)。多具有复杂的氮杂环状结构,具有碱的性质,能与酸成盐,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生物碱植物界分布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第二节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生物碱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按来源分类,如长春花生物碱类、麦角生物碱类等;按化学结构分类,如异喹啉类生物碱、吡咯烷类生物碱等;按生源结合化学分类,如来源于鸟氨酸的吡啶生物碱等。本书采用化学结构分类法,现仅选择一些较为重要的结构类型和代表成分介绍如下。 一、杂环类生物碱 (一)吡咯烷类生物碱 (二)吡啶类生物碱 (三)莨菪烷 (四)喹啉类生物碱 (五)异喹啉类生物碱 1.原小檗碱类生物碱 2.吗啡类生物碱  3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六)吲哚类生物碱 (七)其他类生物碱 二、萜类生物碱 三、甾体类生物碱 四、有机胺类生物碱 第三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三、碱性 (一)碱性的产生及强度表示方法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概念,质子的给出体称为酸,质子的接受体称为碱。在生物碱的分子中含有氮原子,这些氮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对质子有一定程度的亲和力,因而表现出碱性。 生物碱   生物碱盐 生物碱的碱性强度一般用pKa 表示,pKa 越大,碱性越强。 生物碱的碱性按pKa值大小顺序一般是:胍类、季铵碱最强(pKa11),依次为脂胺类、脂氮杂环类(pKa7~11),芳胺类、芳氮杂环类(pKa2~7),含有二个以上杂原子的芳氮杂环类(pKa2),以及酰胺类。 (二) 影响碱性的因素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除与温度、溶剂等外部因素有关外,主要与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以及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空间效应等化学环境有关。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氮原子的杂化方式有三种形式:sp、sp2、sp3。在这三种杂化方式中,S电子成分递次减少,P电子成分递次增加。在杂化轨道中P电子比例多,其活动性大,易供给电子因而碱性强;反之,S电子成分多则碱性弱。所以生物碱的碱性强弱随杂化程度升高而增强,即sp3(—)sp2(-N=C-)sp(-C≡N)。如吡啶(pKa=5.2)和异喹啉(pKa=5.4)的氮原子均为sp2杂化,其碱性较弱。而四氢异喹啉的氮原子为sp3杂化(pKa=9.5),其碱性较强;可待因(pKa=8.15)的碱性比罂粟碱(pKa=6.13)的碱性强(结构见本章第二节)。氰基(-C≡N)氮原子上的未共享电子对占sp轨道,几乎呈中性。季铵生物碱(N+R4)中的氮原子具有似金属性和羟基以离子键结合,在水中解离度大,羟基以负离子形式存在而显强碱性。如小檗碱为季铵生物碱pKa=11.5。     吡啶        异喹啉      四氢异喹啉 pKa=5.2(sp2) pKa=5.4(sp2) pKa=9.5(sp3) 2.氮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 (1)电效应:电效应主要指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凡能使氮原子上未共享电子对的电子云密度减少的电效应,碱性下降;反之,使电子云密度增加的电效应,碱性加强。 1)诱导效应: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子受到供电子基团的影响(即正诱导效应),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碱性增强。如氨、甲胺、二甲胺的碱性不同,是由于甲基的供电诱导效应使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而表现出碱性增强。麻黄碱因氮原子上有供电子的甲基存在故碱性(pKa=9.58)强于去甲麻黄碱(pKa=9.01)。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子受到吸电子基团影响时(即负诱导效应),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降低,碱性也降低。如苯异丙胺的碱性大于去甲麻黄碱,因去甲麻黄碱的氮原子β–位有吸电子的羟基,使碱性下降。常见的供电子基是烷基(甲基、乙基等),吸电子基有苯基、羰基、双键、酯基、醚基、羟基等。 NH3    CH3——NH3    CH3—NH—CH3 氨     甲胺      二甲胺 pKa=9.3 pKa=10.6 pKa=10.7 苯异丙胺      去甲麻黄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