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神经内科细则讲述.doc

发布:2017-06-18约3.32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神经内科细则 神经内科是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神经内科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对诊断仪器依赖性较高和预后不佳等特点。因此,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养分为两个阶段:即三年专科医师培养阶段和三年亚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侧重于对神经内科、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学及其他神经内科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临床技能的培养,而亚专科医师培养是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神经内科医师的专业理论与技能,造就不仅能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而且能诊治神经内科疑难病、危重病的专门人才。本细则为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养,使被培养者在完成规定的培养内容后达到神经内科专科医师水平,能比较正确的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急症,并具有一定的科教研的能力。 二、培养方法 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养时间为3年,接受训练的培养以满足临床实践工作需要为核心,采取神经内科与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分别从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轮转科室名称 时 间 轮转科室名称 时 间 神经内科 18个月 神经病理 1个月 内分泌科 1个月 3个月个月N-ICU或急诊室个月个月 (二) 理论培养内容和要求 培养项目 参加要求 神经病学 ≥120学时 内科学 ≥60 学时 医学影像学(包括CT、MRI 、SPECT、PET、TCD等) ≥40 学时 神经电生理学(包括 肌电、脑电、诱发电位) ≥20 学时 神经病理学 ≥20 学时 病例讨论 ≥40 次 注:理论培养内容应为自学与授课两种形式相结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神经内科(18个月) 1.轮转目的 初步掌握神经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定位、定性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 脑梗塞   30 脑出血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 5 病毒性脑炎 10 脑膜炎 10 偏头痛 3 帕金森病 5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10 单神经病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5 (2)基本技能要求 名  称 数 量60 腰 穿 15 肌电图阅读 20 脑电图阅读 20 头颅和脊柱CT阅片MRI阅片 痫10 阿尔茨海默病 3 运动神经元病 5 多系统萎缩 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3 多发性肌炎 3 脑囊虫病 4        (2)临床知识及较高技能要求 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较高标准中炎性、变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熟悉脑炎、癫痫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脑电图改变;掌握炎性和变性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表现,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和进行简单的医学英语对话。能对实习和见习医生进行专业理论指导。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可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二)神经内科ICU或急诊室(5个月) 1.轮转目的 熟悉神经内科ICU或急诊室常见疾病的诊疗规程,着重掌握多脏器功能衰竭、癫痫持续状态、高颅压及脑疝的诊断与 5 癫痫持续状态 5 多脏器功能衰竭 5 呼吸泵衰竭和肺衰竭 5 (2)基本技能要求 能熟练进行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的操作,并能掌握呼吸机正确使用方法。 (三)心脏内科(3个月) 1.轮转目的 初步掌握心脏内科常见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熟悉心脏内科物理检查及心电图结果分析。 2.基本标准 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10 心力衰竭 10 心律失常 10 原发性高血压病 15 风湿性心脏病 3 基本技能要求 名 称 例(次) 心电图操作 30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10 心脏电复律 2 次 掌握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处理;高血压病及抗心律失常的用药原则;掌握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四)呼吸内科(3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呼吸内科常见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熟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