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课件.ppt

发布:2017-03-05约6.64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F DF-MS TABLE 第二章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调节目标:使国际收支的结果朝有利于本国经济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逆差的调节:最为普遍 对顺差的调节:二战后新特点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 1、货币—价格机制 (1)绝对价格水平变动 大卫·休谟:“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运行原理 (2) 相对价格水平(汇率)变动 国际收支逆差→ 对外币需求增加→ 本币汇率下降→ 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贸易收支改善 2、收入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对外支出增加→ 国民收入下降→ 社会总需求下降→ 进口需求下降→ 贸易收支改善 3、利率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 本币供给减少→ 利率上升→ 对本国金融资产需求增加→ 资本外流减少或资本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1、需求调节政策 (1)支出增减型政策(改变社会总需求) 财政政策 逆差时: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公共支出和私人消费→抑制总需求和对外需求→改善国际收支 顺差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私人和公共支出→扩大总需求和对外需求→平衡收支 货币政策 ①贴现政策:改变贴现率或直接改变市场利率 → 市场利率变化 → 影响国际资本的输入和输出 → 调节国际收支。 ②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 → 影响商行贷款规模 → 影响总需求和国际收支。 ③公开市场操作: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发生短期不平衡时,央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调节外汇供求,影响汇率 → 推动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和改善国际收支。 (2)支出转换型政策(改变需求方向) 汇率政策:调整汇率 关税及补贴政策:奖出限入 直接管制: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制度 2、供给调节政策 (1)科技政策 推动技术进步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2)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3)制度创新政策 3、资金融通政策(使用官方储备和国际信贷) 利用国际信贷调节国际收支: (1)各国政府间的信贷,e.g. 临时性贷款协定,提供短期信贷支持,签订互换货币协定等; (2)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3)利用国际金融机构(e.g. IMF)提供的信贷。 第二节 内外均衡的矛盾 及政策搭配调节 一、米德冲突 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 内部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 1、含义 固定汇率下,调节总需求难以兼顾内外均衡。 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搭配与矛盾 2、评价 局限性:针对固定汇率制;没有考虑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的影响。 浮动汇率制下,内外均衡冲突可能更加深刻: 为实现内部均衡调节国内需求:需求变动→汇率变动→影响内部均衡; 国际资金流动加大了对各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制约。 二、内外均衡矛盾的产生原因 (一)根本原因—经济的开放性 政策目标增加:国际收支平衡 新旧目标之间的冲突 (二)具体原因 1、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 如:消费偏好变化(eg.?购买本国产品);国民收入增长 2、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 实物性波动: A国:经济衰退、需求收缩→ 进口下降 B国:出口下降、经常账户赤字→需求不足、经济衰退。 金融性波动: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上升→提高国内利率(目的:避免资金外流、维持汇率稳定)→紧缩经济,破坏内部均衡。 3、国际投机资本(“国际游资”)的冲击 如:预期本币贬值→提高利率(目的:维持资金流动稳定)→破坏内部均衡。 三、内外均衡矛盾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 (一)丁伯根原则 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 T1 、 T2 ),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I1、I2)。 T1=a1I1+a2I2 T2=b1I1+b2I2 要求:a1/b1≠ a2/b2( I1、I2线性无关) (二)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蒙代尔) 政策指派原则:在分散决策条件下,每一政策工具应合理指派给一个目标,进行调控,以实现调控目标。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将最具影响力的工具指派给相应目标。(指派方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